土地托管,我们一直在行动从2015年开始,托克托县荣坤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武福彪积极组织和推动在祝乐沁以高产创建工作为平台,开始了土地托管模式的探索,通过三年的积累,土地托管在祝乐沁全村得到了迅速发展,面积逐年扩大,托管田粮食大幅度增产,农户从中得到实惠,土地托管模式被当地的群众普遍接受,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7年被内蒙古农牧业行业协会授予先进理事长。一、因势利导,敢为人先。随着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在劳动力短缺和种粮经济效益差的情况下,许多人把种地当成了兼职(捎带),造成部分耕地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农村目前存在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现实问题,合作社武福彪以农民增产增收为主体目标,在祝乐沁推广一种新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土地托管(土地委托管理)。我们给土地托管定义为:农户因劳动力缺乏无力对承包田耕种,在交付生产费用和托管费后,委托合作社对生产的全部(全托:从农资到机械一条龙服务)或部分(半托:只对机械从种到收全程服务)实施管理,即为土地托管。土地托管在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率,为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2015-2017年,合作社在祝乐沁村建立玉米托管试验示范田3100多亩。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合作社对托管田开展生产管理,依托合作社的专业服务,对托管田的良种和配方肥实现了统一供应,机耕机播、化学除草、浇水追肥及病虫害防治统一管理。玉米产量调查结果表明,托管田玉米平均产量达630公斤,比周边未托管田400公斤增产230公斤,增幅58%,比常年的300公斤增产330公斤,增幅110%,实现该村玉米单产历史性突破。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88份,共托管玉米3100余亩,通过合作社的精心管理,在遭受特大干旱、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2017年托管田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大田,实现了大幅度增产。托管田玉米平均亩产1215斤,在大旱之年创造了单产历史新高。2018年,土地托管工作得到稳步发展,合作社以:一心,二变,三化,四建,六统一为主要抓手具体展开工作。一心:以农民增产增收为中心。二变:改变原有观念,改变服务方式。三化: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产销集约化。四建:建立准确信息,建立作业标准,建立责任状,建立考核制度。六统一: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机械耕种,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跟踪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合作社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方向不变,推动合作社土地托管的步伐和进程。2018年合作社全程托管模式(从农资到机械一条龙服务)2431亩,半托管模式(机械托管从种到收全程服务)3900多亩。合作社以:以农民增产增收为中心。群众对土地托管积极性高涨,通过上年的示范,群众深切感受到土地托管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土地托管满足了三方面的需求:一是长期在外工作、经商做生意,农村家中无人,土地无人耕种;二是主要劳动力在外打工,家里为妇女、老人、儿童及病残等留守人员;三是缺乏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大户和农户。当前形势下土地托管具有重要的的意义:首先,解决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劳动力年龄老化、数量不足、素质下降、观念落后,难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合作社有农资、农机、植保等专业服务队,这些服务队可以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服务,农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服务内容和托管方式,解决生产中无力完成的生产管理问题。其次,解决了耕地隐形浪费问题。由于农户劳动力短缺及农业比较效益低,许多农户对种地不重视,收多收少无所谓,应付了事,造成耕地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作物单产不高,土地隐形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土地托管后,由于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的及时规范管理,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同时,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难的问题。由于土地分散经营,极少数的农技人员要面对千家万户搞推广,效率低,效果差;当前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科学种田认识不足;同时农业效益差,农民应用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劳动力短缺,农户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