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三 固体熔解特性讨论【实验目的】1. 了解固体材料熔解特性与材料的性质、组分等的关系。2. 学会运用温度——时间冷却曲线分析和推断材料的类型。3. 测量晶体材料的熔点。【实验仪器】HT-778 数字熔点仪,铂电阻温度计。【基本原理】通常,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等状态下,物质呈现不同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液态和固态统称为凝聚态。固体又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大类,若按结合力的性质,粉晶体可以分为四类:离子晶体(如氯化钠、硫化锌)、原子晶体或非极化晶体(如金刚石、硅)、金属(如铜、银)以及分子晶体(如低温下的固态氧、固态氩)。非晶体则常见于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和玻璃等,特别条件制备的合金也也许呈现非晶态。当固体材料受热升温向液态转变时,其熔解特性和材料的性质、组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材料均匀加热,常用固相→液相的熔解过程与均匀冷却的液相特性(步冷曲线)来分析和推断单质材料或二组份材料以至多组份材料的熔解特性。兹分述如下:1、晶体材料的熔解特性表征晶体材料的熔解特性的步冷曲线如图 1 所示。图 1 中曲线曲线表达液态材料的冷却过程,表达液态→固态转变的结晶过程,由于结晶时要放出热量,故样品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即是“熔点”。当结晶完毕后,已转变成晶体的该种材料,沿着图中曲线继续降温。(特别情形下也也许出现多组线段和线段,例如纯铁在冷却过程中就出现多次相变)图 1 晶体的步冷曲线2、非晶体材料的熔解特性。非晶体材料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解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一方面变软,然后逐渐由稠变稀,直至熔化为液态。3、二组份体系的熔解特性二组份的合金体系、水一盐体系或化合物体系的熔解特性与这些体系在熔解过程(冷却过程)中相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图 2 给出了这种二组份体系最常见的表征熔解特性的步冷曲线。其中曲线表达液态溶液的冷却线,冷却到达点后开始有固相结晶物析出,曲线表达这一冷却过程,到达点时熔液组份已达最低共熔点,根据吉布斯相律,在熔液完全固化前温度将保持不变,故出现水平直线段,线段与纵坐标的截距即为该体系的最低共熔点,曲线为固相降温过程。图 2 所示的曲线也也许出现下列两种情形:(1)有多组曲线和曲线,这种情形最常见于铁碳合金(生铁或钢),这是由于铁、碳两种元素作用后形成一种化合物,——熔解特性提供了冶金学的必备相图。(2)如图 3 所示,不出现曲线,这种情形往往出现于两个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