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一、引言语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社会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部分,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文化依靠语言。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邓炎昌,刘润清,1989)。众所周知,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denotation)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ulturalconnotation),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是指由于社会文化的附着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意义是社会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隐喻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处理动物词的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保留原语言的形象性,并根据译语文化及语言习惯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使译文也可以表达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含义。二、动物词所反映的文化差异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形象思维的不同,对动物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事物的褒贬态度及好恶情感。1.英汉文化联想意义基本相同的动物词不同民族对一些动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能引起人们相似的属性联想,他们所具有的民族文化附加意义也就基本相同。如:狐狸(fox)在中国人眼中是一种奸诈、狡猾、多疑的动物。指人狡猾多用“狐狸”。这与fox在英语中的意义是相符的。fox指的是“acrafty,slyorcleverperson”(狡猾而聪明的人)。由之产生的形容词foxy的意思是“crafty”(狡猾的)或“craft-looking”(样子狡猾的)。如:“Don’ttrustthatman,he’saslyoldfox.”(别信那人,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绵羊(sheep)在中国人看来是驯服、善良、温顺、任人宰割的,故有“可怜的小绵羊”,“迷途的羔羊”,“替罪羊”等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绵羊的爱怜与同情,英语中sheep也指驯服、温顺,有些愚钝腼腆的人。“tofollowlikesheep”(盲从),“tocastsheep’seyes”(抛媚眼),“toseparatethesheepfromthegoats”(分辨好人与坏人)。狼(wolf)在汉文化中表示凶残、野蛮、杀戮,因此人们常说“狼子野心”、“狼狈为奸”。英语中的wolf也让人联想到野蛮残忍。“awolfinsl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sgreedyasawolf”,“thebigbadwolf”(令人恐怖的人或物)。驴(ass),在汉语里是一种较愚蠢(stupid)的动物,我们常说“蠢驴”、“驴脑袋”。英语中也有“asdullasanass”(蠢得像驴一样),“anassinalion’sskin”(冒充有智慧的人),“tomakeanassofoneself”(犯傻)。此外,中西文化联想意义相似的动物词还有:凶残奸诈的蛇(snake),“asnakeinthe2grass”(阴险而伪善的朋友),快速轻盈的鹿,“asfleetasadeer”等。2.中西文化联想意义相同,动物词不同虎(tiger),在汉语中虎可指勇猛、有活力、尊贵、权威(prowess,majesty,dignity,dominate),如:虎虎生威,龙腾虎跃,虎踞龙盘;英语中表达类似含义(courage,dignity,royalty)则用lion(狮子),如:theBritishLion就是指英国,aliterarylion则指文学界的名人,成语里也处处体现着狮子的威风:regalasalion,toriselikelions(Shelly),在翻译中,汉语里与“虎”有关的词组通常都被改成英语里的“狮子”,如:拦路虎(alionintheway/path),深入虎穴或虎口拔牙(gearthelioninhisden),狐假虎威(donkeyinalion’shide),老虎屁股摸不得(Oneshouldnottwistthelion’stail.)等。汉语中的牛与英文中的马,在文化联想中很对应。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终日劳碌,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典范,汉语中有不少赞美牛的,而西方人对牛的看法却是横冲直撞,桀骜不逊,在许多情况下,中文中的“牛”和英文中的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