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是学生的根本魏书生从1979年开始,我们班级黑板的北侧,每天都要写一条新的格言。同学们轮流做这件事。有一天,轮到了杨奕同学,她只写了8个字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我觉得这8个字道出了人生真谛,便引导大家以这8个字为题目,写作文,写了一次又一次。勤劳是做人的根本、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来这都是人生最简单不过的常识,是学生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但近几年,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个别人急功近利,宣传一些违背基本规律的所谓学习窍门、得高分诀窍,什么边玩边学的有大成绩、老实勤奋型的没有大出息,什么边吃零食边看书记忆效果最好、什么边吃喝玩乐,边学习看书是现代学生的标志、什么勤奋型的人落伍了、聪明人不当老‘刻’。有一段时间这些论调甚嚣尘上,以致班级个别同学也傻乎乎地跟着这帮子标新立异的文人们去讽刺刻苦的同学,去挖苦勤劳的同学,去指责勤奋、批评努力。有的懒同学还劝勤奋的赵军聪明型的学生都不太用功,像你这样的男同学,全校才3名,你若像女同学那样勤奋,那就没什么后劲了。勤奋的赵军听了这话,觉得也有一点道理,堂堂男子汉,是不能像女同学那样勤奋,于是赵军变得比过去贪玩了。个别记者、写文章的人,在报道少年大学生的事迹,报道某省高考状元时,也常把着眼点放在宣传他们的聪明上,把他们搞得神乎其神,有的小报甚至还把少读书,少学习,多唱,多跳,多玩鼓吹成学习经验。班级内否定勤奋的糊涂认识在潜滋暗长,为纠正这种不良的潜流,我组织大家写了勤劳是做人的根本的系列文章,召开了聪明来自勤奋的讲演会。文章中,班会上,大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澄清了个别同学的糊涂认识。人世间,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劳的人。只有个别政客,可以凭着投机取巧,弄到比较大的官帽戴,但那也只是名气大而已,像刘邦、康生什么的,即使弄一顶皇帝帽子、副主席帽子,也谈不上对人类有贡献,任何一位对人类有贡献的人,都认为勤劳是做人的根本。另一类人,监狱里的犯人,绝大部分都是妄想不劳而获的人。追寻他们犯罪的思想根源大都不承认勤劳是做人的根本,而要靠别的方式去获取名利地位,以致走上犯罪道路。勤劳与否真是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人还是兽的最要紧的标志。学生也是这样,聪明而勤奋的学生,会变得更聪明,更爱学习,更正直。聪明而不勤奋,或过去勤奋后来懒惰的学生,会变得自私、贪婪、作弊,会产生许多不劳而获的愚蠢的想法。不太聪明但勤奋的学生,即使考不上大学,将来参加工作,凭着自己的勤奋也能站稳脚跟,甚至办大公司,做大事。不聪明而又懒惰的学生,必然成为家庭的负担,将来到社会上便是社会的负担。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够聪明了吧!但个别的还荒废了学业,原因不是别的什么,就是原来勤奋后来不勤奋了。绝大部分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老师总结成功经验时都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比一般少年更多的努力和心血。科技大学第七期少年班学生陈冰青,因为特别土气,在校时有个绰号,叫老饼。进校时,老饼的入学成绩就像他土气的绰号一样不起眼。然而,老饼在少年班3年的主课平均成绩高达94分。他获得科大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并提前两年参加中美联合招收赴美物理学研究生考试,以全国第二名的佳绩被美国第一流的普林斯顿大学录取。老饼的诀窍是勤奋。他每天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书包,在校园的三点一线上大步流星。一次,他因英语摸底考试不理想,就自制许多词汇卡,挂在床前床后,每晚的美国教英语节目一到,他就抱着收音机到校园的草坪上收听,即使是阴冷难耐的冬日也一如既往。后来,老饼终于成了少年班里公认的英语活字典。现在科技大学做教授的冯珑珑,是第三期少年班毕业生,大学3年就学完5年的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考取天体物理学博士。他说起自己的成长过程,一再强调刻苦的重要性,脑子灵也得勤奋。伟人的成功更是来源于勤奋。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