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良好种植规范茶园管理应根据茶园条件,茶树生长规律和生育特点,采用科学的、适宜茶树生长特点的茶园管理措施,以达优质、高产、稳产之目的。茶园管理至少符合NY/T5018-2007《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进口国相关要求。1、茶园基地的选择1.1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1.2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1.3道路和水利系统1.3.1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较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1.3.2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宜建立茶园节水灌溉系统。1.4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2003中规定的1、2级标准。2茶园生态建设2.1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2.2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2.3对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2.4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2.5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3、茶树种植3.1茶园开垦3.1.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3.1.2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3.1.3开垦深度在50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3.2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3.3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30cm〜40cm。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4、土壤管理和施肥4.1土壤管理4.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4.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4.1.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4.1.4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4.1.5土壤pH值低于4.0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5-5.5范围。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4.1.6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T5020的要求。4.2施肥4.2.1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4.2.2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允许使用的肥料见《可选用农用化学品清单》。宜施用茶树专用肥。4.2.3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规定。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227要求。4.2.4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4.2.4.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447m2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kg〜2000kg左右。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4.2.4.2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以化学肥料为主,在茶叶开采前15天〜30天开沟施人,沟深10cm左右。追肥化学氮肥每667m2每次施用量(纯氮计)不超过15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kg。施月巴后及时盖土。4.2.5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以使用叶面肥,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业部登记注册。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