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木水火土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把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学情分析:这段时间的孩子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校园和学习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堂中要多做一些活动活跃氛围,提高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个笔画。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2.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3.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教学难点: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韵文大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问题: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等方法,让学生识记生字;通过朗读,体会语文的美妙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配乐出示邵雍所作的古诗《山村咏怀》,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交流:这首诗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生1:古诗描绘的风景十分美丽。生2:这首诗由一到十这几个数字串起,很有趣。3.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金木水火土),教师领读题目,学生跟读、齐读。板块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1.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插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图中有天和地、两个人、树木等。)2.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学生思考:(1)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数字和哪些事物?(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日、月。)(2)课文说了些什么?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在听读课文中正音。(1)逐句听读。教师逐行范读,引导学生逐行倾听并跟读,随机出示课文。在听读中,可以采用全班读、同桌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纠正生字读音。(2)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如教师读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过渡:大家读得可真好,那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从课文中找到我们要学的生字了吗?4.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阿拉伯数字1~5及其对应汉字)识记5个汉字。1—一2—二3—三4—四5—五(2)读一读这几个字,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是四四方方的,“五”长得和“王”有点像。(3)(课件出示一只白兔、三个苹果、五个小朋友、一对耳环、四把椅子图)引导学生数一数每幅图中物体的数量,分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如一个池塘、两棵柳树、三朵荷花、四只天鹅、五只小鸟天上飞……(4)简笔画识记“上、下”。可以提供果园图,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如地上有什么,果树上有什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5)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三天、天上、地下”等词语。5.读一读。(1)变序抽出7张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2)朗读课文,自由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有韵律。板块三:巩固提升,作业设计1.课后和同桌到操场上观察校园,看哪些事物与学过的7个生字有关联。(一个操场、两个篮球架、三座乒乓球台、四张石凳、五个花坛;天上白云飘,树下孩子们捉迷藏……)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金木水火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田字格,学习横、竖2个笔画。2.能在田字格中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关键问题:认识田字格;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温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