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通用知识复习题一、填空题1、双重预防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简称“双体系”。2、安全生产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次。3、风险是指(安全生产)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4、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健康损害)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容许程度)的风险。5、重大风险是指发生事故(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风险的风险类型。6、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7、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区域)、(场所),以及在设施、部位、区域、场所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结合。8、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应按照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以上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9、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10、风险分级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危险源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11、风险点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划分(1)、(2)、(3)、(4)级。12、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13、工贸企业风险管控的层级一般分为(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14、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15、企业选择控制措施时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重点应突出(人的)因素。16、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表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17、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18、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19、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失)。20、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21、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整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22、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23、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24、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25、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二、选择题1、()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B)(A)事故控制(B)风险管理(B)隐患排查(D)安全培训2、()是风险管控的基础。(C)(A)风险分析(B)风险评价(B)排查风险点(D)风险分级3、风险按从高到低原则则划分为四级,分别用(B)四种颜色表示。(A)红、橙、黄、绿(B)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