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段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摘要:为了改进铁路计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分析宁波工务段铁路计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改进建议:利用rfid技术改进现场数据采集录入方式,实现动态存储实时信息,尽可能规范统一计量器具的名称术语,实现科研所计量站、计量室、现场使用单位三级互控,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及质量。关键词:铁路计量;计量管理;信息化;改进;rfid铁路计量工作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计量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生产的正常运行。铁路计量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伴随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计算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也被逐步应用于铁路计量管理领域。近年来,我国铁路高速发展,铁路计量管理工作量逐步增加。在铁路计量管理信息化实施推进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计量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工务段(以下简称“宁波工务段”)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1存在的问题宁波工务段目前拥有计量器具869台(件),过去依靠定期电子表格上报和汇总信息。20XX年,原上海铁路局科研所研发了用于站段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标准信息维护、计量设备管理、检测、计量人员管理、技术档案管理、信息查询、考核统计等模块组成。20XX年,系统在宁波工务段推广应用,初期现场数据采集基本依靠手工录入方式。随着计量器具数量增加,20XX年又利用条形码技术改进系统,逐步提高计量器具管理水平。目前,在宁波工务段铁路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应(1)现场数据采集录入方式有待改进。现场数据采集一般采用手工或条形码等方式录入。条形码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但是这种采集方式要求工作人员对每件计量第1页共5页器具扫描,并且扫描的时候,扫描枪必须对准条形码表面,同时必须保持计量器具上条形码表面清洁、整齐。但是,由于放置问题,有时需要将计量器具翻转使条形码表面外露,才能实现扫描操作。在翻转计量器具的时候,有可能损坏计量器具。这给现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对提高效率和准确率的作用十分有限。(2)没有铁路内网时无法实时存储动态信息。受条形码技术限制,目前在条形码上暂时无法写入动态信息。必须访问后台数据库才能查询对应计量器具动态信息,在铁路沿线不具备网络情况下,无法实现实时存储动态信息。(3)计量器具名称术语仍然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计量器具的使用过程涉及科研所计量站、站段计量室和现场工作人员,有时同一个器具,因地域或习惯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台账管理中,经常发生混淆。(4)计量管理过程仍然缺乏互控机制。相关部门之间不能实时监控相关计量器具的送检、检定、信息更新等情况。2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改进建议2.1改进现场数据采集录入方式。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载波、调制来实现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通信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成果,在物联网、现代物流管理、制造业流程管理、医疗、身份识别、食品追溯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和后台应用处理软件3部分构成。每个rfid电子标签内部都含有唯一的识别码,可以用来标识对应电子标签所附着的计量器具。当计量器具上的电子标签接收到rfid读写器的发射信号时,电子标签立即被“唤醒”。然后根据rfid读写器发射的指令,rfid电子标签将完成相应动作,将响应信息通过载波信号发射回rfid读写器。在通过初步过滤、处理信息之后,rfid读写器会自动完成对电子标签信息的获取和解析,将电子标签中的数据通过网络与后台应用处理软件实现交互。在现有计量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rfid相关配套设备,开发改进相应软件后,可以实现计量器具非接触式自动识别和信息化管理。(1)在每个计量器具粘贴2个抗金属磁场干扰rfid电子标签。在标签外层使用加厚热第2页共5页缩管防护,可以尽可能避免标签脱落,且不影响日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