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质量负责人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经历首先,这里说的是接受评审,不是评审别的机构;其次,是外部评审,不是内部评审;再次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CMA),不是实验室认可(CNAS);最后说的不对,说的不好的地方,敬请大家拍砖。本人所在单位为一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范围涵盖农、畜、水产品、产地环境、其他独立参数。毕业之后就一直在这个单位,待了近8年的时间,做质量负责人也做了6年时间。这些年,评审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再加上证的有效期又缩短了,这不,最近又在准备CMA复评。质量负责人,作为单位的质量主管,不仅要负责组织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这些文件的宣贯、考核,还需要组织内审,对不合格进行鉴别,对纠正进行跟踪和验证,还有质量事故的处理等等,事情很多,很繁琐,很杂。实际上这些到还不算什么,最要命得就是我们要说的主题,外部评审,质量负责人,担子不轻,说重一点,主要是质量负责人的事。CMA是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的基本条件,国内还有CATL、CMAF、CAL、CNAS,种类繁多,意义不一,不做赘述。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们单位只搞CMA,这个得感谢领导,没有意义的事情实在没有必要做,面子工程实在要不得,要不然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还苦了底下干活的人。先熟悉一下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流程,书上有的,不说了,质监局网站上有的,也不说了,就说说具体怎么办。在申请CMA之前,要先仔细搞清楚,要搞什么,准备怎么搞,最好能开个会,相当于管理评审,召集中心管理层面所有的人,一是通报情况,让大家都清楚要准备评审了,二是看看大家对评审有没有什么意见,主要是申请的检测能力和范围方面,这个一定要先搞清楚,三是如果有新的参数,准备安排新参数的方法验证,四是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评审前实验室的准备工作之类。确定检测能力之后,需要填写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其中有明确要求的附件材料,必须按照要求提交。还有个希望评审时间,一般往后延期个月左右。附件1一般为《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一般质监网上都有范例下载,见表1,其中的目次和类别必须严格按照质监规定填写。序号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呈)限制范围或说明序号名称一、农产品1畜牧业养产品1无公害食品猪肉无无害食品猪肉NY5029-2008不做伊维菌素这个附件1基本上还有改正的余地(不宣之秘,后面自有说明),需要申请多少,不要有任务顾虑,放心大胆的填,前提是格式一定要正确和规范。附表4《人员一览表》中在编人员自然不在话下,聘用人员需提供聘用合同,很多事业单位这方面不是很规范。附表5《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配置一览表》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表式的设计上,我认为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里就不给范例了。表式是按产品类别来分的,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罗列在后,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应该是为了便于和附件1《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相对应,虽然对应很方便了,但是无形中给统计和填写带来不少麻烦,我在同一个EXCEL表格里专门涉及了3个附表,通过VLOOKUP()函数索引查找相对应的数据,就这样,还时常弄的头晕眼花。如果设备多,标准物质多,这个表几十页是家常便饭的事。申请材料基本上就这些,仔细装订,然后给质监送材料,质监的评审处一般都非常的忙,我们省质监的评审处里面堆的全是材料,站脚的地方都快没了,所以一定多沟通,沟通好。接下来,评审处会安排评审组,通常组长都是质监的人,组长定下来,一般都会跟被评审单位的质量负责人沟通,确定评审的大致时间,确定评审组其他成员。评审专家的确定非常重要,评审专家一般都是行业内的专家,作为被评审机构,可以跟评审组长多沟通一下,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推荐一下专家,跟评审科技论文有点相似,这个对于评审过程是大有益处的,别的不说,行业内的专家至少不会乱点评瞎指挥。从申请到真正评审一般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要注意重点,也要注意细节。重点在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内审,质量控制,记录,新项目验证,现场实验,诸如此类;细节方面要注意记录的填写,实验室状态的控制,试剂溶液标签,样品保管等等。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