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宗教研究中心——南川区天主教堂改扩建设计开课学院:建筑城规学院适用专业:建筑学适用年级:三年级(2009级)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时间:2012年4月23日(第10教学周)至2012年6月21日(第18教学周)共9周任课教师:陈科陈蔚熊海龙一、设计题目宗教研究中心——南川区天主教堂改扩建设计二、选题背景文化背景——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教堂按照级别分类有大殿(Basilica)、大教堂(Cathedral)、圣堂(Church)、小堂(Chapel)等。教堂建筑及其外部场地是基督教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也是包括非教友在内的社会成员进行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之一。中国现有的众多的教堂中,不乏对城市环境和社会公众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大量优秀案例,但是也存在着部分教堂建筑与环境品质欠佳,亟待改善的情况。建筑背景——南川历史久远,自春秋时地属巴国,战国起属巴郡枳县。而南川东街片区是南川城市的发源地。南川历史上,东街片区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曾是南川市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的中心。南川区教堂(耶稣圣心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砖木结构仿哥特式教堂。教堂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入口大门处有一钟楼高达7层,报时时全县可闻。1937年钟楼和教堂屋面被日军炸毁,修复后的钟楼高度为四层。三、教学目的通过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对于建筑与文化的关注,并将文化要素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指导。对本设计而言,要了解宗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宗教活动,深刻理解教堂建筑的精神内涵,进而把握教堂建筑的基本特征和设计要点。通过设计训练,促使学生掌握既有建筑改扩建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对改扩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建筑及其环境的特色,丰富和完善建筑功能,创造性地再现该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并使新旧建筑能有机的协调与共生。通过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文化、用地、功能、形态、技术等问题的设计能力。通过对教堂这一具有特定功能组织和流线要求的建筑类型进行设计,培养学生建立“整体设计、合理布局”的设计理念。通过对教堂不同形态和尺度的室内外空间的重组与建构,培养学生空间形态塑造、环境景观营造与技术建造表达等设计创新能力。四、设计要求本设计要求从宗教文化内涵和相关宗教活动需求出发,在实地踏勘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在保留教堂主体建筑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及其环境要素进行改扩建设计。主要从场地(重点是外部空间序列和景观营造)、建筑物(重点是建筑形态与建造表达)和室内环境(重点是室内空间与光环境)等方面提出设计方案。建筑环境与人之间不仅仅是使用关系,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相互和谐。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与宗教文化内涵紧密结合的建筑室内外环境氛围的营造是本次设计的重点。五、建筑规模1.总用地面积:7400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可上下浮动10%13.绿地率:不低于30%4.建筑高度:新建部分不超过24米六、设计内容1.建筑部分⑴保留建筑部分——教堂大厅及配套用房约1000平方米①教堂大厅(应利用现有大厅,可适当扩建)②配套用房:告解室、神职人员更衣休息室、钟楼、厨房等⑵扩建建筑部分——宗教研究中心2000~2500平方米①门厅、休息厅:包含咨询服务、宣传展示、宗教物品售卖等功能,面积自拟②多功能厅:可兼作小型报告厅,带控制室,300~400平方米③宗教阅览室:包含宗教图书阅览和电子阅览,可分散或集中设置,400~500平方米④唱诗班练习室:2~3间60平方米/间⑤神学培训教室:2~3间60平方米/间⑥神职人员办公、研究及辅助用房300~400平方米A神职人员办公室:4间,30平方米/间B宗教研究室:4~6间,20平方米/间C其他:供神职人员使用的接待室、小会议室、资料室、储藏室、厕所等,各房间数量和面积自拟⑦公共休闲空间:茶室(可结合外部空间或公共空间)、咖啡厅等,面积自拟⑧公共卫生间:可集中或分散设置。按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