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做饭香又甜。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弟弹琴夜黑天。(猜四种昆虫)蝴蝶蜜蜂蜘蛛蝈蝈法布尔(法国)亨利·法布尔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种,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法布尔也被誉为“昆虫诗人”。速读课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我读到了一只___的蝈蝈。一只声音柔和的蝈蝈(3);一只漂亮、爱吃鲜肉的蝈蝈(4);一只勇敢且爱吃蝉肉的蝈蝈(5);一只爱吃甜食和青草的蝈蝈(6—9);一只因为吃同类而显得贪婪的蝈蝈(10)一只吃东西时自私但彼此和睦共居的蝈蝈(11)((11)通过阅读全文,你读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蝈)通过阅读全文,你读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从哪里读到的?(要求:言之有据)蝈?从哪里读到的?(要求:言之有据)((22))本文是介绍蝈蝈的,文章开头有没有直接写蝈蝈?•那么文章第那么文章第11、、22自然段在讲什么内自然段在讲什么内容?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写别人都在狂欢庆祝国庆,唯独“我”在倾听田野的演唱会,被休息的蝉的哀鸣声所吸引,这时主人公才正式登场;•写出昆虫们的音乐会比广场的狂欢更能吸引作者。(3)根据各自然段的内容,可将全文划分为几层?第一层(1-2):“我”被昆虫的晚会所吸引,用蝉的休息时的哀鸣引出本文主人公蝈蝈。第二层(3):描写蝈蝈的叫声。第三层(4-11):介绍蝈蝈的习性,重点描写其食性。默读课文,探究品味1、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蝈蝈——蝉(叫声)蝈蝈——鹰(捕食)蝈蝈——螳螂(食性)对比拟人窃窃私语、津津有味身材优美、苗条匀称酷爱甜食、宽容、忌妒突出特征形象生动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夜间捕蝉的蝈蝈——狂热的狩猎者•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勇敢捕蝉时的蝈蝈——进攻者•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蝈蝈称呼的变化:3、这样写有什么效果?(1)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蝈蝈的形象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2)体现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5、通过这些内容,我们似乎看出来作者对蝈蝈有种偏爱。而讨厌其他的生物:蝉、螳螂、螽斯,是这样的吗?看看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不是。•这段文字也表明了法布尔对蝉的喜爱。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不是出于自私和偏爱,而是从一位昆虫学家的角度出发,去观察、感受鲜活的生命,这一点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小结•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将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先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与下文作比较,看看本文的语言有何不同特点。《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文段是平实的说明语言,简明,准确,客观。课文的语言生动灵活,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绘,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充满了喜爱之情。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写作特色:(1)文艺笔调。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3)拟人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作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