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科:数学课题《上、下、前、后》课型准备课+展示课集备时间:年月日星期主备人:学科组员:学科组长:三备人:【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单元P9第一课《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教学重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内容提要时间教学操作流程教师教学储备(相关课外知识、课内知识、探讨的重点问题)学生学习事项学生要做什么(问题、任务、活动、作业)学生用哪种学习组织形式来做(个人、双人、小组、全班)。学生用何种方式表达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教导事项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布置与指导∕讲授、提问、举例、演示、板书……);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反馈。预设点拨问题课前预习个人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9页例题的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一、导入新课游戏引入听教师喊口令,做动作。一、1、谈话:小朋友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谁最机灵,做的动作最准确,我们就评他“小机灵奖”。2、教师喊口令:小脚向上跳一跳,小脚向下蹲一蹲,小脚向前走一步,小脚向后退一步。3、评出“小机灵奖”。提问:我们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教学前、后。二、学习目标齐读(全班)1、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2、了解位置的相对性。三、小组学习+展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2)仔细看图:你能说说汽车、卡车、轮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卡车在汽车的(),汽车在卡车的(),完成以下空格和问题。(4)质疑:为什么说火车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22、小组讨论,汇报。3、教学前、后。(1)老师请3位小朋友上台(面朝北)。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中间那位同学和谁比在前,和谁比在后.(2)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向后转)(3)4名学生排成队,按要求变化方向。你发现了什么?和原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让一组学生排成一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新知教学围绕教材的情境图展开探究,让学生观察图,让学生了解同一个物体和不同的物体比,就有不同的位置,体会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上下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初步感知上下、前后的相对性。。(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找“前后”的游戏活动,观察学生的变换站立方向,一下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3(面朝北时,1号在最前面,3号在最后面;面朝南时,1号在最后面,3号在最前面。)(4)质疑:为什么1号一会儿在最前面,一会儿在最后面?小组展开讨论。4、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另一个同学的(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6、找几位同学让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上面有什么,再找几位同学让他们举几个例子,什么和什么比在上面,又和什么比在下面。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其中的奥秘,真正明白方向发生变化,前后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四、小结倾听(全班)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在前面还是后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前、后位置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方向不同,所指的位置关系也不同。五、当堂检测小组1、说一说:课桌的上面有什么?课桌的下面有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2、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3、让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