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满江红小住京华VIP免费

满江红小住京华_第1页
1/20
满江红小住京华_第2页
2/20
满江红小住京华_第3页
3/20
满江红借代: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作用:引人联想。使语句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简练、具体生动。(以繁代简,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例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走近作者【代表作】《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写作背景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整体感知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时间、地点、心绪(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抑郁)。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表达了诗人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思念浙江故乡用典:汉军破楚的故事,这里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事,也比喻自己终于突破封建家庭牢笼的喜悦心情。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深入浅出,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列与烈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达诗人的抱负与志向。同时也写出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朗读课文,概括内容。具体感知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喜悦激动:(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再读课文,体会词人的感情。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苦闷忧愁:(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课堂小结摆脱世俗走向革命满江红板书设计用典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满江红小住京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