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下的永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摘要: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职业教育必须要从实际的经济需求出发,做到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同步前进。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仍然不相适应。所以去探讨如何协调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本文通过对永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并结合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永州地区区域经济慨况、机遇与挑战,同时研究了永州职业教育的结构构造及其需求。着重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本身为永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和成就出发,提出永州地区经济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一、永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永州市职业教育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字:高职平稳发展,中职进步迅速;公办逐步增强,民办日渐萎缩。永州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现永州高职学校有两所,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和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与2000年7月由原零陵卫校、零陵农校组建而成,后又合并零陵师范,零陵商校等职业学校,于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开设36个高职专业,在校高职学生10000人左右,中职2500人左右。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80年,由中国农业大学第一任校长乐天宇教授创建,是中国第一所民办职业大学,2010年5月与潇湘技师学院合并,由民办转为公办,现在校人数3000左右。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的实施,永州市中职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永州中职的在校生规模从2008年的1.8万人左右发展到现在的3.8万人。特别是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零陵区)、永州市工贸职业中专(道县)和祁阳县职业中专三所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较高,在校生规模都在4000人以上,祁阳县职业中专在校生规模达6000人以上,成为永州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宁远县职业中专、兰山县职业中专、江华县职业中专、永州综合职业中专(冷水滩)四所省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在校生规模也都达到2000人以上,祁阳师范和道县师范两所师范类职业学校主要以培养幼师为主,由于近年来对幼师的需求增加,就业看好,在校生规模都达到2000人以上。相对而言目前江永县职业中专、新田县职业中专、双牌县职业中专、东安县职业中专发展较慢,每校的在校生规模只有1000人左右。一些原来很红火的民办职业学校,如育才职业学校、鸿星职业学校、方正职业学校办学规模逐渐萎缩,有的已停止招生,主要原因是民办职业学校投入不足,办学水平较低。二、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现状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集中了本市高等职业教育的优秀教学资源,代表了永州高职教育的最高水平。2003年11月,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全国首批8所优秀学院之一。2007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学院分为三个校区,院本部、医学部和农学部。现占地面积3362亩,建筑总面积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亿多元。现有在职教职工929人,其中,正高职称67人、副高职称260人;有博士、硕士学位16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82%。学院下设护理系、临床系、农学系等13个系,开设了33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25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0224人(2013年学校数据)。学院按照“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企业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实践转”的思路,将原来的45个专业优化调整为36个,形成以医农为主、理工、商贸、人文等多专业齐头并进的专业建设格局,提升了专业对准产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已形成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省级特色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结构布局。其中有国家示范建设专业: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检测、计算机网络技术;省级示范特色专业为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畜牧兽医、模具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院还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澳大利亚麦考瑞教育集团和成就国际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