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一)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与空气隔离。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4、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①医务人员进入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工作帽、防护口罩、换工作鞋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更换刷手衣裤。在进入半污染区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进入半污染区。在进入污染区前,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②医务人员离开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前,应先消毒双手,依次脱摘防护镜、外层口罩和工作帽、防护服或者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专用容器中,再次消毒手,进入半污染区。离开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先洗手与手消毒,脱工作服,洗手和手消毒。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摘去防护口罩、帽子,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三)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隔离留观室、隔离病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CU必须配置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盛装各类锐器,预防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医院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三、病人的防护(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按指定路线进入病区。(二)病人进入病区前更换病人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院统一保管。(三)病人住院期间严禁外出,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此病区内完成。(四)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沿规定路线,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后进入。(五)加强病人个人卫生管理。(六)病人住院期间,病情允许时,病人应当戴口罩。(七)病人出院、转院时必须进行沐浴,更换干净的衣服后方可离开病房。(八)病人死亡时,对尸体应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病人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九)病人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病人或家属带回家。一)病人隔离原则对感染猪流感病毒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二)医院的隔离1、呼吸道感染疾病门诊(1)独立设区,远离其他门诊、急诊,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2)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3)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有明显标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更衣室、浴室、库房等,半污染区包括消毒室和防护用品更换室等,污染区包括病人可能进入的各类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