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斑羚飞渡》课案(人教实验版七下)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4、理解课文的主旨重点难点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2)理解课文主旨。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导语从讲故事《生命的跪拜》导入:(见校刊《晨露》第三期)任务二字词教学○找出生字词,用以下三种方法求助:1、查工具书2、求助同学3、求助教师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肌腱(jiàn)逞能(chěng)恍惚(huǎnghū)甜枣(zǎo)娴熟(xián)略胜一筹(chóu)眼花缭乱(1iá0)夺目(xuàn)斑斓(1án)悲怆(chuàng)磐石(pán)对峙(zhì)参差(cēncT)湛蓝(zhàn)坠落(zhuì)苍穹(qióng)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1)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白色,质地坚韧。(2)逞能:显示本人能干。(3)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4)甜腻:为了讨人喜爱而做出的声音、动作。(5)娴熟:纯熟。(6)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7)一尘不染:借指环境特别清洁。(8)略胜一筹:比拟起来,略微好一点。筹,筹码,计算的器具。(9)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10)秩序井然: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11)迥然不同:描述差得特别远。迥,远。迥然,显然。(12)斑斓:灿烂多彩。任务三作家作品简介(略讲即可)《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出生于上海阁楼间。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股长。1980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兴趣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屡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任务四关于斑羚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擅长在悬崖峭壁上腾跃、攀登,视觉和听觉特别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l仔,有时产2仔。任务五质疑研讨在奇妙的自然界,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预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柔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请阅读课文。1.速读课文,讲讲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讨论并归纳: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觉本人堕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一片惊慌,胡乱蹿跳。但后来,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腾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时机。2.质疑:斑羚群遇到了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讨论并归纳: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逐,它们被逼上了戛洛山的伤心崖,面前是6米宽的山涧,而他们只能跳4—5米。前有跳越不过的宽谷,后有追兵,斑羚群确实是面对如此的进退维谷的绝境。3.质疑:特别多群居动物,都有本人的领袖。这些领袖往往具有强健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威严的气概,它能够带着群体维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它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勇于挺身而出保护整个群体的利益。课文中的“镰刀头羊”确实是如此一位领袖。请分析课文,镰刀头羊在群体堕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它采取了哪些行动?表现了它哪些美德?讨论并归纳:(1)“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伤地咩了数声,表示本人也无能为力。“镰刀头羊是斑羚群体的主心骨,当群风光临堕入绝境时,“所有的目光集中在”它身上。“大概在等待这只公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方法来’’它深知本人身上的重担,像身经百战的指挥员“神态庄重地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