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高中《张衡传》课文指导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简练而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绘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奉献,其间贯穿了对张衡为人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明晰,条理清楚,一位博学多才、沉着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课文从三个方面展开:一、首先,第一部分即第一段。课文按传记文学的体例,介绍张衡的家世、学问、性格和“累召不应的高洁品行,以及他的文学成就。张衡出身官僚家庭,自幼遭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少善属文”(课文删掉了“南阳西鄂人也”文下“世为著姓。祖父堪,蜀郡太守”11个字)。张衡尽管出身于官宦人家,却没有贵族纨绔子弟的骄奢淫逸的恶习,这是他获得超凡的学术成就的重要要素之一。“入京师,观太学”是介绍他求学的简历;“通五经,贯六艺”是介绍他学问的广博,博学多识是张衡科学文化制造制造的重要根底,也是他孜孜不倦求学的结果。下面写张衡的为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他的治学态度。他是为了求得知识而求学,不是为了与别人比拟乃至向人卖弄南昌求学;在学咨询面前,永远不自满。“常沉着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是写他为人的品行。这一句中的“沉着淡静”四字,较为费解。沉着,原指举动舒缓不迫,这里指品行风度,指不急于追名逐利,有本人一贯的生活目的,不受环境与别人的干扰,正如《中庸》所说:“沉着中道,圣人也。”可见沉着是指一种品行涵养。淡是淡泊,静是宁静。淡泊指为人质朴、超逸,不慕名位功利;宁静指端庄持重,胸中有数。“不好交接俗人”与“无骄尚之情”大概矛盾,但细心揣摩却特别值得品味,交接俗人,难免染上俗气,对修身与治学均无好处,而张衡估计也没有时间与俗人作庸俗之交,但对他们也不骄傲,敬而远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所以,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对他的仕途是有妨碍的,从后文看,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但是对他的学业与科学研究来说,是特别好处的。“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说明他“沉着淡静”的品行操守。“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是当时的风俗,张衡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的忧国忧民之心,正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质量。一篇《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与他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二、第二方面即文章第二部分,2——4段,分两层写,第一层写他的仕途情况以及做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的情况。张衡一生所居官职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太史令,对他的学术研究与制造制造有极大的好处;一个是河间相,使他在仕途上终于也作也出了一些超乎常人的奉献。前者展现了他的才;后者表达了他的德。第二层,介绍候风地动仪。张衡在科学上的奉献表达在科学著作与科学制造两个方面。科学著作和浑天仪上文已经提到,这部分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介绍候风地动仪,首先交代候风地动仪铸造的时间,是阳嘉元年。其次说明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外形及其雕饰。然后说明候风地动仪的内部机械构造及其工作原理。最后说明候风地动仪工作效验,并点明是史无前例的严重制造。文章还记叙了一件事,这件事巧妙地说明前一节“合契假设神”的奇妙效应,把伟大的科学家的制造制造与“怪其无征”的“京师学者”的迂腐无知作比照描写,充分表现出张衡这一制造制造的伟大的科学价值。“自此以后,乃令史官地动之所从方起”一句说明张衡的制造制造为历史所承认。三、第三方面即文章第三部分,5——6段,侧重记载张衡的政绩。张衡出任何间相,而河间王刘政本人则骄奢淫逸,这说明河间相仕途之困难。而张衡却采取果断的政治措施,详细调查研究,展现出他严谨的工作作风。“阴知奸党名姓”,表现他的政治经历和政治智慧。“一时收禽”,表现他果断敢决绝的斗争精神。“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他的杰出政绩。结尾一句“上书乞骸骨”,说明他对当时复杂的政治矛盾已经有深入的见地,知其大势难以挽回,以身体情况不佳为由,急流勇退,又可见他的聪明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