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惊蛰的意思 VIP免费

惊蛰的意思 _第1页
1/9
惊蛰的意思 _第2页
2/9
惊蛰的意思 _第3页
3/9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惊蛰的意思篇一:惊蛰清明常诚“春雷响,万物长”,3月6日,“惊蛰”是中国传统24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之前是“立春”和“雨水”。所谓“节气”,在《黄帝内经.六节蔵象论》有云:“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意思是大自然气候的变化单元每5天呈一个循环周期,称作“候”,三候是一个“气”,即每15天是较大的一个气候变化单元,这便是“气候”这个名词的最初来源。6个“气”的单元(即90天)称作“时”,指的是一个季节。4个“时”,便是360天,即一年。在中国传统的24节气当中,排序为奇数的称作“节”,偶数的称作“气”,例如每年第一个节气“立春”称作“节”,第二个节气“雨水”称作“气”,以此类推。从气候的变化角度而言,“节”比“气”的变化更显著一些,因此更重要一些。我们都看过竹子,“节”表现的内涵是交汇和转折的意思,在气候当中,“节”意味着气候的转折点,例如今年2月4日中午立春,下午很明显就起风了。2月19日春节那天正好是“雨水”,很多地方都陆续下起了小雨,空气开始变得潮湿。在传统的天干地支纪月方法中,是以“节”为月的变化点的。例如,2月4日立春进入2020年的第一个阴历月,记录为“戊寅”月,3月6日的“惊蛰”进入第二个阴历月,称作“己卯”月。按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波姆观点:宇宙以三个相互包蔵的层面体现:物质、能量和意义。中国的哲学核心是“阴阳”哲学,简单来说:“阴”就是物质,“阳”就是能量。仔细想一下,宇宙间有生命的事物不就是一直在进行一种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吗?用中国的哲学来讲,就是阴阳的持续互转。以地球为例,我们乃以生存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太阳通过发光和发热把能量传递到地球上,地球吸收光和热,通过光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合作用以及一系列的化学物理作用转化成植物、动物、矿产等等,地球通过公转和自转形成了气候,帮助地球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形成各种“物质”。例如象食物、矿产等物质都储存了经过太阳而来浓缩的“能量”。人类通过食用或者使用这些“物质”释放出“能量”,以供应人体使用和维持现代社会的运转。再进一步说:“阳”就是我们直接可以使用的能量,“阴”就是把能量体“浓缩”起来的存储单元,有形的物质一面,但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转化为“阳”才能使用。作为“阳”的能量体,也需要”依附”在“阴”上面才能保存。因此《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意思是所有有生命的事物都是依附着通过“阴”为载体,包存着一团“能量体”而存在的。仔细想来,这个描述适用于万事万物,尤其是我们人类,就是一个有形的物质躯体包容着一团能量体的“阴阳交合”之体。阴阳持续转化可以顺利转化,生命健康就得以维持。阴阳不能持续转化,生命即宣告结束。中国的哲学讲:“阳为用,阴为体”,意指“阳”是能量体发挥着功能性运作的一面,“阴”是物质体发挥着物质性的一面。中国的哲学是“大道化简”的哲学,万事万物看起来复杂多样,但本质却是“阴阳”的变化。无论我们进行多复杂的活动,本质就是“阴阳”的变化和转化。因此《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中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意思是万变都不离阴阳转化的本质。“万物生长靠太阳”,仔细想一下,我们都乃以生存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来源与太阳,太阳直接提供给地球是能量,而非物质。太阳的这个“阳”,便是我们所说的阴阳中的“阳”,把太阳中光和热储存起来变成物质,就是“阴”。中国的古圣先贤把这种阴阳变化的本质和规律高度概括抽象到一部经典当中,称之为《周易》,所谓”生生化化谓之易”,“易”就是阴阳的变化的转化。从“易”字的象形文字看,上面一个日,下面像个月,实际就是阴阳的意思。《周易》历来被尊崇为儒家的首要经典,列为《四书五经》之首。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易》版本,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亲自为其写序作传,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惊蛰的意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