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包身工》语法修辞1、借代: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这里的“芦柴棒”和“猪猡”都是借代修辞手法。是对包身工的凌辱,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人对待。2、比喻:⑴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总之外大概非常少有人明白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这里“芦柴棒”是比喻。⑵像鸽笼一般,每边八排,每排五户,这里是比喻。用鸽笼来比喻包身工居住的拥堵。⑶因而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能够“平安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由于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罐装了的劳动力”是一种比喻说法,意思是说,包身工早晨五点钟就被关进工厂,晚上要六点钟才接领回来,永远没有和外人接触的时机,就象罐装了的食品和空气隔绝一样,“平安地保藏”。“和空气接触”也是比喻说法。由于包身工与社会完全隔绝,从无接受革命思想的时机,能够供资本家“平安”地保藏,任意地使用,不会起来对抗,因而说:“没有由于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⑷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带工老总就好似赶鸡鸭一般把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赶出来。“罐头”的盖子,“像赶鸡鸭一般”都是比喻。⑸但是野兽一般的“拿摩温(工头)和“荡管”(巡回治理的上级女工)监视着你。“野兽一般”是比喻,括号中的话是对前面一词的解释。⑹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非常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用蜂窝被搅动来比喻包身工起床时的紧张和慌乱。⑺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这里是比喻中的隐喻,又叫暗喻。把包身工比成“机器”,每天十二小时的工作,根本没有休息时间。但是人终究不是“机器”,因而又加上了引号,变成反语。3、排比:⑴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呼喊着从人们周围擦过。这里使用了排比句。⑵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总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一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破折号前面用了六个短语排比起来,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凄惨遭遇,加强了语气节拍,加强了感情色彩。“猪”的比喻说明包身工物质生活待遇的恶劣;“泥土”的比喻说明包身工地位的低下和毫无人身保障;“机器”借指包身工。⑶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这里是排比修辞法,连续使用了六个“没有”,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深恶痛绝的感情表达得格外强烈。4、设咨询: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这是设咨询修辞,它能够先激起读者考虑,引起读者的注重,然后再做出确信的答复,更加突出了包身工饮食条件的恶劣,加强了表达效果。5、反语:⑴有几个“慈祥”的老总到菜场去搜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确实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慈祥”和“佳肴”在这里都是反语,是对带工老总在饮食上虐待包身工的辛辣挖苦和深入揭露。⑵这种“文明的惩处”,有时候会叫你接着到两小时以上。“文明的惩处”是反语,事实上是“野蛮”。6、反复: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依然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依然被压榨着做工。这里使用了反复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凄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芦柴棒”“弓”等比喻,直观地显示了包身工的凄惨形象。工作,工作,依然工作,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这种反复咏叹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和对带工老总们强烈憎恶的感情。7、类比:看着这种豢养小小姐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小孩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非常相像的那种怪模样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悄悄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小孩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么样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