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图书借阅方法的改变VIP免费

2024年图书借阅方法的改变_第1页
1/3
2024年图书借阅方法的改变_第2页
2/3
图书借阅方法的改变1、图书借阅类型1.1传统手工型:馆员—借书袋—读者—图书在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之前,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来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流程中的关键词有:读者、目录柜、书卡、索书单、书袋卡、馆员、借阅记录卡。手工借阅的特征是对图书实行闭架式、仓储式管理;在规定时间内馆员为读者服务的人数有限,属于被动服务;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文献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1.2自动化型。馆员—计算机—读者—图书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迈向自动化管理阶段。特别是cnmarc(中国机读目录系统)、opac(联机公共检索系统)、csdl(联机合作编目系统)、ilas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关键。图书馆进入自动化管理阶段后,图书借阅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书库从闭架到半开架再到全开架。第二阶段是从借阅合一到大流通。借阅合一是将收藏、外借、阅览、咨询、自习等几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全开架服务方式,打破了书库和阅览室的界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藏以致用”的现代服务理念。大流通服务方式是在借阅合一的基础上,打破借阅合一中的分室管理,实现藏、借、阅、检、流、询等大一统的服务模式。1.3馆际互借型。合作共赢、资源共享馆际互借是图书馆间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有效手段和信息服务方式。通过馆际互借服务,为读者搭建了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平台,使馆藏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同时也是缓解有限资源购置经费和大量资源获取需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际互借系统应运而生,实现了跨系统、跨行业合作,同时提高了馆际互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1.4物流型。馆员—图书—读者近几年出现的流动图书馆、送书上门和集体外借等形式,由于其运作方式类似于物流运转模式,我们统称其为物流型。流动图书馆主要是为交通不便的第1页共3页边远地区或缺乏图书的特定社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它具有节约、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远地区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的不足,解决了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集体外借这种借阅方式能够根据读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图书,保证了外借图书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时方便因各种原因不能到馆借书的读者。送书上门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方式。读者可通过电话、qq、邮箱等联系方式填写送书上门服务卡,由工作人员将其所需书籍送到读者的手中。1.5自助型。读者—自助机—图书新技术产生新思维,新思维催生新技术。以自助借还图书、自助文档复印等形式为代表的自助式服务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并逐步成为新的服务模式。而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实现这种新的服务模式的关键技术,它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读者只需通过该系统的自助机,依据简单的菜单提示进行操作,即可一次性完成单本或多本图书的借还服务。rfid技术的出现在图书流通领域实现了以馆员为主的服务模式向读者自助服务模式的转型,实现了图书流通领域的自助化、自动化、简约化、高效化。这种借阅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服务理念。1.6网络型。读者—网络—信息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传统的预约、续借等借书方式通过网络实现,大大方便了读者,同时提高了馆藏利用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图书这种新型数字化资源,它的出现使传统图书的借阅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读者借阅电子图书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而读者下载的只是该本图书的电子副本,原本永远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中。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将数字电视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网站平台“三网融合”形成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图书借阅方式。所有注册用户可以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通过便携式数字图书阅读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平台)方便灵活地享受图书查询、借阅、下载、在线阅读、多媒体观看等服务。可以说,移动数字图书第2页共3页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外延,也是资源共享的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图书借阅方法的改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