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与健康课有感受一、脂类的分类及特点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油脂和类脂。油脂(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类脂(磷脂、糖脂、胆固醇、蜡、萜类、甾类),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1.油脂即甘油三酯或称之为脂酰甘油,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一般将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而将其呈固态时称为脂肪。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是脂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出38kj(9.3kcal)的能量,比1克糖原或蛋白质所释放的能量多两倍以上。脂肪组织是体内专门用于贮存脂肪的组织,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脂肪组织细胞中贮存的脂肪可动员出来分解供给机体的需要。此外,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身体热量损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2.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及其酯三大类。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糖脂:脑苷脂类、神经节昔脂。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胆酸、维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类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细胞膜结构的基本原料,约占细胞膜重量的50%左右。磷脂常与蛋白质、糖脂、胆固醇等其他分子共同构成脂双分子层,即细胞膜的结构。是细胞中所有膜状构造的主要成分。磷脂是含有磷酸的脂类,包括由甘油构成的甘油磷脂与由鞘氨醇构成的鞘磷脂。在动物的脑和卵中,大豆的种子中,磷脂的含量较多。②糖脂是含有糖基的脂类。还有,胆固醇及甾类化合物(类固醇)等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胆酸、性激素及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胆固醇还是脂肪酸盐和维生素d3以及类固醇激素等的合成原料,对于调节机体脂类物质的吸收,第1页共3页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以及钙、磷代谢等均起着重要作用。这三大类类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构成疏水性的“屏障”(barrier),分隔细胞水溶性成分及将细胞划分为细胞器/核等小的区室,保证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代谢活动而互不干扰,维持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等。二、脂类的食物来源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组织、肉类及植物种子。动物脂肪相对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植物油主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供给人体脂肪的动物性食品主要有猪油、牛脂、羊脂、奶脂、蛋类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主要有菜油、大豆油、麻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及坚果类食品。磷脂含量的食物为蛋黄、牛奶、动物的脑、骨髓、心脏、肺脏、肝脏、肾脏以及大豆、麦胚和花生等。其中卵磷脂在蛋黄,大豆,鱼头,芝麻,蘑菇,山药和黑木耳,谷类,小鱼,动物肝脏,鳗鱼,赤腹蛇,眼镜蛇,红花籽油,玉米油,向日葵等食物中都有一定的含量,但营养及含量较完整的还是大豆,蛋黄和动物肝脏.固醇丰富食物是动物脑、肝、肾、肠等内脏和皮,,鱼籽、蟹籽和蛋类,其次为蛤贝类;肉类和奶类也含一定量胆固醇。其中猪脑(其他动物脑也类似)中含胆固醇极多,堪称冠军,每100克猪脑含有胆固醇2571毫克。鸡蛋黄(1510毫克),蛋(585毫克),猪脾(461毫克),银鱼(361毫克),干贝(348毫克),黄油(296毫克),猪肚(290毫克)。含脂肪丰富的食品为动物性食物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含脂肪最丰富,且多为饱和脂肪酸,猪肉含脂肪量在30%~89%之间,仅里脊肉和瘦猪肉脂肪含量在10%以下;牛、羊肉含脂肪量比猪肉低很多,如牛肉(瘦)脂肪含量仅为2%~5%,羊肉(瘦)多数为2%~4%一般来说,动物性脂肪如牛油、奶油和猪油比植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动物性脂肪一般约含40%~60%的饱和脂肪酸,30%~5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相反,植物性脂肪约含10%~20%的饱和脂肪酸和80%~90%的不饱和脂肪酸,而多数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第2页共3页多。三、不同脂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脂肪摄入过多,可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脂肪肝和某些癌症发病率升高。但是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受损等;另外,还可引起肝脏、肾脏、神经和视觉等多种疾病胆固醇摄入多了,就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