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读后感《幼学琼林》典故1、阳春有脚。唐朝宰相宋璟品行高洁,清廉爱民,人们便称赞他就像春天长了脚的阳光一样,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2、辩士论天。这个典故是说,三国时期,吴国的张温想刁难能言善辩的蜀国谋士秦宓,问他天是否有头有脚,秦宓引用《诗经》中的“乃眷西顾”和“天步艰难”巧妙作答,证明天是有头有脚的。3、孟嘉落帽于龙山。孟嘉是东晋时期著名文人。一次,大将军桓温带着下属和孟嘉一起登上龙山赏菊。因风大,孟嘉的帽子被吹落了,他却毫无觉察。当时,不戴帽子是非常失礼的行为,桓温就让下属写了一篇嘲笑孟嘉落帽失仪的小文。孟嘉看到后,不动声色地戴好帽子,提笔写了一篇答词。这篇答词诙谐而文采华美,大家都被他的才华所折服。后来,“孟嘉落帽”这一典故,就用来称颂才子名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4、韩信受胯下之辱:西汉开国名将韩信,年轻时喜欢配剑,有个屠夫向他挑衅说:“你不怕死就刺我一剑,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不想杀人,就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5、张良有进履之谦。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让鞋掉到桥下,让张良捡起给自己穿上。张良拾起鞋,跪着给老人穿好后,老人送给他一部《太公兵法》。6、生子当如孙仲谋:东汉末年,曹操和东吴交战,曹操看到东吴阵容齐整,孙权英武异常,不由赞道:“生的儿子就要像孙仲谋那样。”后人常以这句话表示对晚辈的赞扬或激励。孙仲谋,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7、“生子须如李亚子”句: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他英勇善战,率军大破梁军。梁太祖朱温感叹道:“生的儿子就应该像李亚子那样,李家不会灭亡啊。”8、“和丸教子”句。唐代柳仲郢的母亲竭尽全力培养孩子,她曾把苦参、黄连和熊胆制成小丸,让柳仲郢夜间读书时吃下,第1页共8页用来提神。9、“戏彩娱亲”句。春秋末年,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敬父母,他七十三岁时身着五彩衣服,手持拨浪鼓像小孩一样戏耍,逗父母开心。10、“毛义捧檄”句。东汉人毛义以孝著称。他接受朝廷的任命去做县令,是为了养活母亲。母亲死后,他就辞官回家了。11、“伯俞泣杖“句。东汉人韩伯俞非常孝顺。有一次他犯了错,母亲用手杖打他,他发现母亲打得不痛,知道母亲年老无力了,顿时哭泣起来。12、“东征破斧”句。西周时,周武王死后,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当国期间,他的兄长管叔、弟弟蔡叔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叛乱。周公率兵东征,大义灭亲,一举平定了叛乱。破斧,战破了斧头,指战争的艰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13、“斗粟尺布”句: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被流放到蜀郡,在路上他绝食而死。民间作歌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后人便以“斗粟尺布”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14“不弃糟糠”句。东汉光武帝刘秀想让大臣宋弘抛弃妻子,改娶湖阳公主,宋弘以不能抛弃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为由,婉拒了光武帝。糟糠、酒渣、米糠等粗陋的食物,这里借指跟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15、“乌衣诸郎君”句。东晋两大豪门大族王导、谢安都居住在建康(今XX省XX市)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后人便称他们两家的子弟为“乌衣郎君”,即乌衣巷的子弟。16“吾家千里驹”句:前秦皇帝苻坚曾夸奖他的侄儿苻朗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驹。”意思是称赞苻朗年少有为,就像日行千里的良马一样。17、负笈千里。汉代的苏章曾背着书籍,不远千里外出拜师求学。负笈,背着书籍,指到外地求学。18、立雪程门。宋代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当时的大学者程颐,遇到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二人不顾外面大雪纷飞,一直恭第2页共8页敬地站在门外,等待程颐醒来,后形容尊师重道。19、刎颈交。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有功于国家面被任命为上卿,大将廉颇很不服气,屡次挑衅,蔺相如却处处相让。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很是羞愧,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府请罪,两人从此成为生死之交。刎颈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20、周公握发而待士。西周时杰出的政治家周公在洗头时,听说客人来了,就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