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苏州常熟等四市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20分)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hén),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yuè)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xiáng)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xī)戏忘返的孩子。(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①苔(hén)②(yuè)耳③安(xiǎng)④(xī)戏(2)为第①段中的补山亭选择楹联,最符合意境的一项是()(3分)A.万峰林中秀色藏,一泓碧水静中流。B.小径通幽山水旁,山石奇峰尽收眼。C.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D.云山石壁枕泉流,翠峰奇巧倒影秋。(3)第②段中,除了“湿绿”“鲜绿”,“”一词虽未用“绿”字,却也突出了山间“绿意浓”的特点。(2分)(4)文中用“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来表现泉声的欢快清亮。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一个句子,或者另写一个比喻句,来表现此处泉声的特点。(2分)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是指盛酒的器具,“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的管乐器,此句中均指音乐。C.“射者中”的“射”是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投壶游戏。把箭投向壶中,投中多者为胜,负者按规定的杯数喝酒。D.“是日更定”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是指晚上十时左右。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1),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2)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3)李白《》中“,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风骨。(4)“沉舟侧畔千帆过,”,诗人刘禹锡用比喻的手法,借自然事物的交替暗示社会变迁的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描写了洞庭湖阴晴多变的壮观景象。第二部分(50分)(一)名著阅读4、有人评价说:忧郁既是艾青诗歌的灵魂,也是我们解读艾青诗歌的关键词。艾青的忧郁带着它独特的时代特色,也与诗人那颗敏感而温柔的心紧密相关。请从下面的诗作中任选一篇,写下你对“艾青的忧郁”的理解。(3分)A.《我爱这土地》B.《北方》(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5-7题。(10分)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①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本诗作于公元823年,《钱塘湖春行》也作于这一时期。②睡觉(jué):睡醒。5、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早兴》的首联写晨光初照,早鼓正响,从细微处写时间之早,照应了诗题。B.《早兴》的颔联刻画犬和鸟,紧扣“早”字主旨,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C.《商山早行》通过霜、茅店、鸡声等意象,描绘了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D.随地飘洒的棚叶、明丽可爱的枳花,让诗人忘却了早行的辛苦和思乡的愁绪。6、在两首诗中,诗人都选择了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突出特点。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4分)7、两位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