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是一个满族文化充盈的地域,在东北广袤的白山黑水间叱诧风云,留下了古老遗迹,创造了辉煌灿烂、彪炳千秋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不可多得的东北民族精神文化资源。一、东北山川村落刻印着满族文化印痕状如白天鹅的东北地域,由长白山、大兴安岭、医巫闾山和千山等山脉画出了轮廓,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牡丹江、嫩江、镜泊湖、兴凯湖和辽河穿行或镶嵌其间。这些山川得名无不浸染着满族文化。长白山,东北最大的山峰,满语为“有神之山”,唐称太白山,辽称长白山。满语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汉译长之意,珊延汉译白之意,阿林汉译山之意。长白山所以称白,一说因白衣观音,《契丹国志》称:长白山“盖白衣观音所居,其山禽兽皆白”;二说因花,《柳边纪略》称:长白山顶,无树木,性生丛草,草多白花;三说因雪,《辽东文献征略》称“长白山因终年被积雪所掩,一望皆白得名”。因一上而有三江,故长白山天池,满语图们泊,汉译万水之源,三江皆因满语得名。松花江源头高若天河,故有天江之谓。三国到晋称弱水、魏时速末水、隋唐粟末水、金宋瓦江、元松阿里乌拉,音转意同,汉译皆为天河之意;图们江发源长白山主峰东麓,满语图们称统们、土们、驰满、豆满色禽,汉译为万水之源;鸭绿江发源长白山主峰西麓,女真语鸭绿(雅鲁)江,汉译雅鲁鱼之意,即雅鲁鱼较多的江。黑龙江因江水呈黑色,满语为萨哈连乌拉,萨哈连汉译黑色之意。其它如牡丹江,满语穆丹(穆当河)乌拉,汉译弯弯曲曲的江,嫩江满语墨尔根,汉译精能之意,即善于狩猎的有智慧之人;绥芬河,满语苏滨毕拉,汉译锥子之意,即水中盛产半寸长、深褐色锥形螺的河流;乌苏里江女真语阿速古儿水,汉译天王之意,即天江或顺流而下的江;海兰江满语海浪乌拉,汉译两岸生长榆树之江;布尔哈通河满语卜尔忽秃毕拉,汉译因河流地处柳丛间而烟气缭绕;招苏太河,满语克尔素太毕拉,汉译沿岸盐碱地所生一种小草的河流;太子河,满语塔恩哈毕拉,汉译比虎小的一些凶猛的野生动物(俗称为豹子),即土豹子生息活动之处;富尔江满语富尔乌拉,即沿岸红岩石边上生长杨树的江;兴凯湖女真译为湄沱湖,即月琴状的湖泊,故有北琴海之称;镜泊湖,满语毕尔腾候温,汉译水平如镜的湖。大兴安岭,满语昂帮兴安(新艾)珠敦;千山,满语铭牙阿林。铭牙阿林汉译数字千之意。千山山脉是辽东半岛主干山脉;小白山,满语温德赫河林。温德赫汉译祭祀之意,即望祭长白山神的山;东团山,满语依兰茂阿林,依兰汉译数字三之意,茂汉译土城之意,即内有内城、中城、外城三层城墙的山;老岭,满语拉哈埠朱敦,拉哈埠汉译老之意,朱敦汉译岭之意,乃周围诸山总发源,故名。威虎岭,满语威虎朱敦,威虎汉译独木小舟,东北地域与满族文化施立学[内容提要]满族文化充盈的东北,有从肃慎到满洲留下的古老遗迹和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风俗。东北山川村落留有满族文化印痕;满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交往中互相借鉴和吸收语言词汇,有的满语直接融入东北方言,而使语言生命得以传承;满族风俗在服饰、饮食、居住、婚丧及祭祀等方面仍强烈地影响着东北;满族精神文化资源是振兴东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关键词]东北满族语言风俗[作者简介]施立学吉林省民俗学会编审吉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吉林长春130021东北文化东北史地2008年第2期91··东北史地2008年第2期即水上有独木小舟之河的发源地;完达山脉,满语完达阿林,完达汉译梯子之意,即如梯子状的山脉,一蹬蹬层层降落于三江平原。东北主要大城市也以满语为名,如哈尔滨,女真语合里宾忒,满语哈勒费延汉译为扁状的岛屿,指太阳岛;长春,满语春捺钹,汉译鸭子河泊。女真语茶河冲,茶河冲汉译滴血酒祭天之意,是女真人出猎前的一种野祭形式;沈阳,满语穆克敦和吞,汉译兴盛之意,即兴盛的京城,简称盛京;大连,满语,大阿连,汉译桦树林;吉林,满语吉林乌拉,沿江之城;鞍山,满语恩额穆阿林,汉译马鞍子,即马鞍子形的山。东北许多山川村落,或由肃慎族系初辟,或在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时代得名,时至今日,仍保存其满语地名,它或是动物、植物、药物或风物的一种,或是一种地理与气候现象。它折射了东北丰饶的特产,反映了满族农耕和渔猎过程,是研究东北满族与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资源。由于千百年来,满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在交往中互相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