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党爱祖国无私奉献结硕果几经迁徙,终到岭南,艰苦创业,扎根荒蛮,披荆斩棘,拓荒作田,艰苦奋斗,从无到有……客家历史源远流长,客家群体繁衍生息.在客家文化的培育下,涌现出大批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出类拔萃的名人.如张弼士,洪秀全,黄遵宪,孙中山,朱德,叶剑英等等.而在农业战线上,奋斗了整整四十年的客家籍优秀代表之一,XX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荣誉会长何文定先生,也在客家文化精神的洗礼下,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物.在XX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推荐下我们有幸采访了何文定先生.在他办公室里,一幅他与时任国民党主席,台北市市长马英九的亲切合照格外引人注目.一位70高龄的老人,为何能得到台湾地区领导的热忱接见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我们走进了他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世界."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自幼丧失至亲.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所以我只想一心向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实事,将自己的一生回报给党和人民,这样我的人生才有价值."何文定先生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他时刻向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心声.何文定曾任XX市农办,农村工作部,农业委员会干事,主办干事,副科长,科长,副处级调研员,XX市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处主任,XX市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副主任,XX市农村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职.退休之后,在XX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任秘书长期间,何文定先生为了老区小学的教育,他四处奔走,争取各方支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老促会和市教育局各县区人民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100间老区小学危房的改造,上级还组织全省各地150多人到惠州开现场会议.由于他工作突出,他所担任秘书长的老促会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同时,何文定编撰了5万多字的农业志文稿,被授予"《XX市志》编纂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中共XX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仍旧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着,奉献着,他带领XX市客家文化经济促进会,肩负起挖掘弘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的使命.由于他的出色工作而被评为市社团"先进工作者",受到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第1页共6页民政局的表彰和奖励.何文定先生1938年9月出生在XX省XX市XX县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6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不堪忍受国民党的横行暴征而含恨自杀;一年后,母亲亦因心脏病发作而撒手人寰.年纪尚小的他也因此变得早熟起来,14岁他就成了种田能手,农忙季节来临,许多人家都请他插秧,那时他是村里年龄最小的插秧师傅.后来,在姐姐的资助下,他背起书包走进课堂,勤奋学习的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6年,成绩出色的何文定被保送到广州林校学习林业和园林设计专业.1959年,何文定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随后他被分配到佛山专署林业局任科员.由于聪颖能干,吃苦耐劳,不久,何文定就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出色的工作表现勇敢地承担起领导赋予的五项大型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的重任.一是作为孙中山故乡翠亨村的园林化规划设计小组的负责人之一,他组织大家规划设计了20多张图纸,6万多字的规划设计说明书,从当地人文历史环境和自然经济条件出发,实施"道路林荫化,楼前花坛化,周围全绿化"的格局,使翠亨村绿树红花相辉映.二是以他为主笔完成了佛山地委,专署直属机关园林化设计和施工.三是带队完成珠海与澳门交界的拱北海关到唐家湾32公里的海边"不毛之地"的防护林带测量,设计和施工任务.四是带领80多位来自各地的技术人员和中专生,跋山涉水,编制了全佛山专区(当时管辖13个县市)的300多万亩林业基地规划设计图和规划设计任务书.五是率领工作组成功地勘查和规划设计XX县区国营油田林果场近10万亩杉木林基地.1962年冬,当时属XX市辖的XX县区永汉公社油田林果场,土质优良,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他同工作组一起经过艰辛的勘查,认为龙门永汉公社的油田林果场是杉木林的最佳种植基地.随后,他写了一份调查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佛山专署林业局审阅.刚开始,局长认为此地宜种竹而不适合种杉木.何文定听后没有灰心,而是恳求局长和他一起,到勘查过的油田林果场了解实际情况再下定论.局长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与他一起前往林果场,经过深入调查后,最终同意了他的观点.迄今,XX县区国营油田林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