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视系统介绍第一章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第一节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的时间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从地球上看,卫星的位置在空中固定不动,地面接收站的天线对准卫星之后就可以稳定的进行接收。同步卫星必须处于离地面高度为35786KM的赤道上空的圆形轨道上(图(1)为同步卫星轨道示意图)。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按如下方法表述:把同步卫星和地心的连线与地面相交的点A称为星下点(星下点都在赤道上),用星下点所处的地理经度来表示同步卫星所在的轨道位置。例如:“亚洲一号”卫星轨道位置为东经105.5°,通常记作105.5°E。图(1)同步卫星轨道示意图第二节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卫星电视广播系统主要由上行地球站,广播卫星,卫星接收站及卫星测控站四大部分组成,如图(2):图(2)同步电视广播系统组成第三节卫星电视广播的频段划分为了统一使用有限的频率资源,1979年国际电信联盟对卫星电视广播的频段进行分配,共分为六个频段。卫星电视广播已经使用的有L、S和KU三个较低频段,Ka、Q和V三个较高频段在技术上尚未成熟,目前未使用。作为卫星电视广播的过渡阶段,目前我国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使用C频段进行卫星电视广播。KU频段是目前卫星电视广播的优选频段,随着高频技术的成熟,应用KU频段实现卫星电视广播的系统越来越多。第四节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基本组成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通常由抛物面接收天线、高频头和卫星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接收天线和高频头安装在室外,卫星接收机放置在室内为电视接收机提供接收信号。高频头与卫星接收机通过电缆线相连接。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3):图(3)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基本组成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由抛物面接收天线收集从卫星下行的电磁波信号,并聚焦于馈源上。高频头将馈源送来的卫星微波信号进行低噪声高频放大,经下变频为第一中频信号(950~1750MHZ)。然后由同轴电缆送至室内的卫星电视接收机。接收机选出所需要接收的某一电视调频载波进行第二次变频得到第二中频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限幅、解调出全电视复合基带信号。最后经视频处理和伴音解调电路输出图像和伴音信号供收看。第二章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第一节卫星接收天线的种类抛物面天线由馈源和反射面组成,根据反射面与馈源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将抛物面天线分为前馈式、后馈式、偏馈式、多波束天线四类。一、前馈式抛物面天线图(4)前馈式抛物面天线结构示意图(a)和实物图(b)平行于抛物面端口的平行波入射到抛物面,经抛物面反射后,聚焦到位于抛物面焦点上的馈源,馈源再将电磁波辐射能量转换成高频电流,传输到后续单元。二、后馈式抛物面天线(卡塞格伦天线)图(5)后馈式抛物面天线结构示意图(a)和实物图(b)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馈源三者共轴。卫星下行电磁波首先被主反射面反射到副反射双曲面上,然后再被双曲面二次反射,并聚焦在位于焦点F2的馈源上,同相叠加。三、偏馈式抛物面天线图(6)偏馈式抛物面天线结构示意图(a)和实物图(b)偏馈式抛物面天线是在抛物面上非顶点处截取一块曲面作为天线的反射面,馈源的相位中心仍然位于原抛物面的焦点上,且馈源的最大接收指向偏馈反射面的中心。四、多波束天线多波束天线的焦点不在一点上,因此天线效率不如单波束天线好;同时多波束天线的制造、安装和调试需要有精度和复杂的技术。第二节馈源一、馈源的基本组成馈源由馈源喇叭、极化变换器、阻抗变换和过渡部分组成。馈源喇叭是馈源的接收或辐射部分,一般是圆口径并带有波纹槽。极化变换器的作用是将线性极化波转换为圆极化波,或将圆极化波转换为线性极化波,以实现极化匹配。矩圆过渡波导段一般采用几个阶梯过渡的变换器,来减小不连续性,来减小驻波,把圆波导的特性阻抗变换为矩形波导的特性阻抗,实现阻抗匹配。第三节极化与极化调整一、极化波1、极化的概念极化通常是指在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电磁波瞬时电场矢量的方向,所以电场矢量的方向即为电磁波的极化方向。2、线极化波电场矢量投影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轨迹为直线,称为线极化。通常把线极化分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水平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