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母鸡》说课稿杨长珍一、教材分析及教材处理(一)说地位《母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本单元老舍先生继《猫》之后的又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学习前三篇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动物的可敬,可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二)说联系1.知识点:学生自读自悟《母鸡》一课,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感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对动物的喜爱与赞美。2.能力点: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感悟作者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三)说课标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母鸡》一课的编写意图就是要激起学生对母爱的赞颂。(四)说内容《母鸡》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描写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五)说教材处理1.对教材顺序的调整: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所以教学设计中我先将课文第十段提出来,然后让学生抓住“讨厌”、“不敢讨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这样处理教材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悟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为后面的教学----《母鸡》与《猫》写法对比奠定基础。)2.课外拓展:小练笔以文中“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为结语写一段话,升华伟大的母爱。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个英雄”的含义。(四)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情感,但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未必能一目了然。(五)如何解决重点难点:由过渡句入手,抓住关键词“讨厌”、“不敢讨厌”展开,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理解课文重点难点。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自主实践的乐园,使学生能够主动、充分、有效、并富有创意地学习。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一)自主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二)赏析词句法。因为这篇课文既有真挚的感情,又有优美的文笔,所以适宜学生通过赏析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三)朗读品味法。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方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发现、在想中理解、在读想中感悟。(四)联系实际法。以自己为例,说一说母爱的伟大。(五)多媒体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促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而且能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呈现形式的改变,从而改变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关系。促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断为学生提供“活的教材”,设计活的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一种情境——同学们眼中的母鸡是很可爱的,可老舍先生为什么认为母鸡很让人讨厌呢?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探究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多媒体教学能将教师在课堂上想做但又做不到的事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