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学”》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历史背景;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五经”、太学和郡县教育体系。2.理解:(1)西汉儒家思想从复苏走向尊崇到独尊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映。(2)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具有时代特色。3.运用:(1)通过对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简要分析,说明加强思想统一是时代的需要o(2)通过对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观点的分析,说明发展后的新儒学已完全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统治的工具o(3)通过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措施和儒家思想已逐渐成为封建主流思想的分析,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各方面。(二)过程与方法1.提取图片和史料信息,拓展教材知识。2.通过图书或网上查阅资料,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3.设置问题.组织小缉讨论、比较、分析.探究解决历史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儒家在秦朝遭打击,在西汉得到推崇,都是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重大发挥,有积极作用,也有许多消极作用,它对中华民族心理特征、性格形成和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要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评价其观点。二、重点、难点(一)重点: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及其评价。(二)难点:为什么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三、课前自主学习(一)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1)秦末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为恢复生产,安定人心,吸取道家④“”的思想,采取②的政策。2.内容:(1)减轻③,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2)士兵回家,授予④,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3.影响:(1)积极:恢复经济,增强实力,国力强盛,人民安定。(2)消极:⑤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加剧,⑥骚扰,威胁西汉的稳定。(3)出路:采用⑦的政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糅合①、②、③思想于儒学中,形成新儒学体系,著有④。2.思想主张:(1)提出⑤和⑥。(2)宣扬⑦,提出⑧和⑨学说。(3)提出⑩。3.作用: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巩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起用儒学家参政。(2)公元前136年,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①②③④⑤为“五经”,设⑥。(3)公元前124年,设太学,由⑦传授,合格者即可被授官。(4)设⑧,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确立儒学成为用人标准,使儒学大兴;儒家垄断教育,使部分非贵族通过⑨为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儒学开始在民间独尊。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从“无为”到“有为”情景激凝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政治哲学流派。它发端于战国,盛行于汉初。该学派以老子为宗师,因托古讲学言政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它又攀援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为远祖,故称黄老学派。黄老思想在汉初曾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这一思想为什么后来逐渐被儒学所取代?知识归纳1.历史背景2.汉初的“无为而治”(1)指导思想:道家“元为而治”的思想。3.从“无为"到“有为”典型剖析【例1】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其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是()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变式训练l】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巩固统治和恢复经济的需要B.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黄老之学宣扬“天为”思想知识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情景激凝2005年10月16日到18日,“首届董仲舒学术思想暨董氏I渊源研讨会”在董仲舒故里衡水景县召开。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刘向把他比之为姜太公和伊尹,认为其功业远远胜过管仲和晏婴。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知识归纳1.董仲舒的生平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典型剖析【例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