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展示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品味人类战争文化的内涵;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如英雄故事的讲述、辩论、吟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展示信息——摘取精华——洞察本质——反思品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同身受,在战争洗礼中培养学生的正义感,提升、纯正学生的是非观与价值观。重、难点即考点分析教学重点:在以多种形式进行材料展示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能力。教学难点:汇总材料,品评战争性质,探究战争内涵,提高对战争的全面认识。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具使用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导入并板书。1、诗词导入,定下基调。“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古往今来,男儿出征几乎就是与家人生离死别。所以有了“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的境况;又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抒怀;君不见,1941,在南斯拉夫境内,300个孩子一起消失,又曾引发多少母亲的心碎?是啊,刀光剑影中,人在流血;硝烟弥漫处,大地在呜咽。杀戮、罪恶、灾难,惨绝人寰的悲剧始终在上演!孩子们,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的交流展示环节。2、板书课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二、展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三、三维掌控,组织活动。1、战争材料“碰碰碰”。(1)活动流程:A、小组交流,评选最佳专刊。B、全班交流,展示专刊精华。(2)活动形式与内容。1)战争故事你说我演。师(点播):英雄故事讲述要求:故事真实、连贯;内容集中、鲜明;灵活运用方法、技巧;普通话标准,流利。另外同学也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学生活动)〔评委打分〕师(小结):不错。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虽然这些英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但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今天我们重温英雄的故事,缅怀先烈,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生命。2)战争诗词你吟我诵。3)战争成语精编。4)军事名言荟萃。5)红歌自由竞唱。6)老区瞻仰观光。结语:同学们,伴随着战争的惨烈,也产生了不朽的、丰富的战争文化。我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展示,把我们拟定的专刊化为了立体的艺术,在诗词的独特魅力中领略了战争的悲惨和战士对战地的感受;透过一个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和以累累白骨提炼造就的真知灼见,我们赏识了名人们对战争见解的独到不凡,在反复体味中领略了他们的思想精髓。无疑,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所有人都进行了一次充分的战争文化的洗礼,丰富了各自的文化积累。2、战争是非大家谈。师(话题切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铸剑为犁”的雕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四十多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这是为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战争的?辩别战争是与非请大家就下列问题各抒己见。1)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2)《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等军事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还是用来消除杀戮,这些是不是人类的智慧?如果这也是人类的智慧,这该是什么智慧?为了厮杀。其实是人类之间的自杀!与现代核武器有何不同?3)你认为将来的世界是否会有永久的和平?我们还需要怎样努力,铸剑为犁需要什么来换取?4):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这句话的含义?学生活动: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合作探究。师(点播):战争的是是非非,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邓小平爷爷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主旋律,但形势不容乐观,世界时时燃起的硝烟仍未烟消云散。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时刻警醒:血雨惺风应有涯,铸剑为犁应有日!但是,我们不怕战争,如果有来敌侵犯,我们定会捍卫我们的主权,为正义而战。3、反思回味,提升认识。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展示内容,在抒写感言中及时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