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极化备课资料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是流产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国,也是“关贸总协定”的创立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席位仍然被台湾当局窃踞。1950年,台湾当局的代表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宣布退出关贸总协定。1965年,台湾又成为关贸总协定的观察员。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关贸总协定也相应地取消了台湾的观察员资格。1982年,中国正式作出“复关”的决策,开始了复关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一直到1986年7月,主要是酝酿和准备复关事宜。中国政府确立了“复关三原则”:中国不是重新加入,而是恢复创始缔约国的席位;中国不以承担进口增长为承诺条件,而是承诺减让关税;中国应该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1984年,中国取得了观察员的地位。1986年7月,中国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总干事提出“复关”的要求,即“恢复我国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开始了复关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持续到1992年lo月。在这一阶段里,主要是审议中国的经贸体制,中方要回答的中心题目是到底要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第三阶段从1992年10月到2001年9月,中方进人实质性谈判,即双边市场准人谈判和围绕起草中国人世法律文件的多边谈判。这是整个谈判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时期。这期间,关贸总协定于1995年1月1日为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我国申请“复关”遂改为申请“人世”。1994年底,因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成员国漫天要价,无理阻挠,中国复关未果。1995年,中方决定申请“人世”,并根据要求,与WTO的37个成员国开始了拉锯式的双边谈判。从1997年5月与匈牙利最先达成协议,到2001年9月13日与最末一个谈判对手墨西哥达成协议,直至2001年9月17日WTO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通过中国人世法律文件,这期间起伏跌宕,山重水复。而最艰难的谈判,莫过于中美谈判,其次是中欧谈判,其中中美谈判进行了25轮,中欧谈判进行了15轮。备受瞩目的中美谈判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要价非常高,立场非常强硬,谈判又不时受到各种政治因素干扰。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大局为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朱铬基总理等在最后一轮中美谈判中亲临现场,坐镇指挥。我方代表坚持原则,经过6天6夜的艰苦淡判,这场最关键的战役取得双赢的结果,于1999年11月15日签署了双边协议,从而使人世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谈判的最终成功铺平了道路。次年5月18日,中欧谈判几经周折后也正式达成双边协议。2001年,中国完成所有加人WTO的谈判。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突破思路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别了,雅尔塔”,走出低谷的俄罗斯、鼎足之势话西方、风云际会看东方四个子目,主要介绍了苏东剧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也应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中存在的过渡性“一超多强”的现实,即:一方面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多强的制约作用也在逐步加强;多强一时难以取代美国的主导地位;但美国也受到多强的制约而不能为所欲为。其特点是:(1)国际形势由全面紧张和对抗转人以缓和与对话为主的新阶段,总体缓和,局部动荡;(2)大国关系中相互合作的一面在加强,同时大国关系中的矛盾与摩擦也在增多;(3)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倾向之间的斗争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与时事问题密切结合,教学时应特别注意与现实国际问题的联系:(1)“别了,雅尔塔”本目主要说明了苏东剧变及其原因,可以指导学生在回忆有关时事问题和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东欧剧变》和《前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示意图》,充分利用交流讨论的方式,明确苏东剧变的过程及原因。用心爱心专心(2)走出低谷的俄罗斯这部分介绍了叶利钦和普京统治时期,俄罗斯的发展概况。教师可以出示有关资料,结合《车臣危机》插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明确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艰难发展历程。(3)鼎足之势话西方本目阐明了苏联解体后西方世界的发展趋势——三足鼎立,可以结合当今时政新闻,采用比较的方法,阐释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内政外交,从而明确世界多极化发展对西方世界的影响。(4)风云际会看东方这部分内容突出了第三世界特别是中国在苏东剧变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