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物理《2.2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2课时)》教案(粤教版选修3-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导体的伏安特性,并解决物理问题[2、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3、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和运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分压电路。难点:伏安特性、分压器的接法。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讲解1、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导体的I-U图线(注意横坐标是U,纵坐标是I)。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即.(2)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①线性元件:若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则这种元件称为线性元件。IUOR1R2IUOIUR=U/I②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欧姆定律不适用)。③非线性元件——二极管(高中考的非线性元件一般只考二极管),符号: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a)二极管的正向导通(b)二极管的反向截止注:二极管正向导通时,二极管相当于一根电阻为零的导线;二极管反向截止时,二极管相当于断路,即电阻为无穷大。所以二极管只允许电流正向导通,即单向导电。2、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I=I1=I2=…=InI=I1+I2+…+In电压U=U1+U2+…+UnU=U1=U2=…=Un电阻分压与分流原理串、并联电阻五个常用推论: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最大的电阻。R1R2I1I2IUR1R2I1I2IU②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③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即.④多个电阻并联或串联时,其中任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其余电阻不变),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⑤并联电路的支路增多,总电阻将减小。第二课时:3、滑动变阻器的两种基本接法: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限流式接法[分压式接法说明电路图串、并联关系不同负载R上的电压调节范围≤U≤0≤U≤(1)计算时忽略了电源的内阻(2)分压电路的调节范围大负载R上的电流调节范围≤I≤0≤I≤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处位置b端a端都是为了保护负载相同条件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EIE(I+IaP)限流电路耗能较小两种接法的选用原则:限流式可省一个耗电支路,而分压式电压调节范围大,它们各有所长,应根据需要选aabb用。通常以限流式接法为主,因其线路简单且消耗功率较小。但以下三种情况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①题目所提供的实验仪器、电表量程不够或白炽灯、电阻所能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比调节后的电路的最小的电流还要小。②变阻器的总阻值远小于被测电阻或电路中串联的其他电阻阻值。③要求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4、分压电阻与分流电阻:(1)当电路中的实际电压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可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串联上一电阻,以分担一部分电压,使用电器得到所需的电压,这种串联在电路中起分压作用的电阻叫分压电阻。(2)当电流中的电流超过某个元件所允许通过的电流时,可给它并联上一个适当的电阻使其分去一部分电流,使通过的电流减小到元件所允许的数值,这种并联在电路中起分流作用的电阻叫分流电阻。四、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然学习过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间隔时间过长,遗忘现象较为严重。(2)需加强分流原理跟分压原理的理解。(3)分压电路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在初接触有点难以理解,需加强该部分的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