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静电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静电现象,并能解释这些现象的成因2、知道三种起电方式,并能理解三种起电方式的物理实质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感应起电的物理实质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三、教学难点感应起电的物理实质。四、教学与教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五、教学器具:多媒体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在新的年级,我们迎来了另外一个分支——电学。电学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很丰富,而静电学又处在电学中的门户位置。请大家翻开教材……进入第一章——《电场》,先看第一节“认识静电”。(板书)1.5认识静电(标题)二、进行新课1、你知道哪些静电现象?☆学生:冬天脱衣服……再请大家翻开教材P2…大家再看两个视频素材——(课件展示视频:a、怒发冲冠;b、静电放电现象。…)演示1:让须状物带电,须张开。演示2:静电放电。静电放电和自然界的雷电有什么联系?2、电荷有种;电荷的多少用什么来量度?☆学生:用电量。3、电荷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学生:排斥;吸引。刚才演示的“怒发冲冠”现象,就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效果……让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静电现象——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思考与交流:怎样使物体带上静电?起电的方法有哪些?☆学生:摩擦起电。(板书)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学生:负;正。其实,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更加简单的起电方式——1、接触起电:相互接触的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一般是带电的物体上电荷,往没有带电的物体上转移。或者带电较多的物体往带电较少的物体上转移。实质:电荷的直接转移。(而且转移的是同种电荷。)摩擦起电时,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毛皮会不会带电?☆学生:会。带什么电?☆学生:正电。2、摩擦起电(板书):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异种电荷的现象。相互摩擦的物体为什么会带上异种电荷?☆学生思考……原来,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由……;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力大小并不相同,当物体相互摩擦,两种原子核紧紧挨在一起,就出现了约束力大小的竞争……实质:不同原子的外层电子得失。复习了接触起电和摩擦起电,下面思考一个问题——猜想与探究:让泡沫塑料块与薄膜包装袋摩擦,泡沫塑料块会带什么电荷?你用什么方法检验你的猜想?(可以使用的器材或仪器:毛皮、橡胶棒、验电器。)演示3:验电器的结构、原理和验电过程。☆学生思考…答问:先用……,再用……。我们这里事实上就用到了同种电荷相互累积(使电量绝对值增加)、异种电荷相互中和(使电量绝对值减小)的简单原理。实验与探究:使物体起电还有没有别的方式(不使用接触、摩擦的起电方式)?(分段播放视频《枕行导体的静电感应》,暂停&讲解其中两段…)演示4:枕行导体的静电感应。为什么能使导体的两端带电呢?板图1分析。(第二课时)教师讲解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步骤:①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绝缘导体时,导体的电荷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②感应起电.(板书)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在带电体的电荷作用下,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发生了分离,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③感应起电的步骤:(Ⅰ)将枕形导体A和B彼此接触。如图1所示。(Ⅱ)使带电体C(如带正电荷)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中的A端。(此步骤让B中的电子往A端移动,形成A呈现带负电,B带正点的现象——静电感应)(Ⅲ)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则A带负电,B带正点。备注:如果步骤(Ⅲ)中,先移走C,再分开A、B,那么原来A、B上感应出的异种电荷会立即中和,不会使A、B带电。技巧:凡遇到导体跟地球相连的情况,可以理解为导体跟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则该导体为近端,带异种电荷,地球为远端,异种电荷被排斥到了地球的远端。(记忆技巧:近异远同)图1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库仑C2、元电荷e:自然界中的最小带电单元,e=1.6×10-19C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