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理解“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学会应用②.了解写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①.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②.细细品味景物描写的好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教学重难点】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重温革命歌曲,情回战场:播放《洪湖赤卫队》歌曲,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其实,在那战火纷飞的战争时期,除了红洪湖赤卫队外,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岁的老人照理应该是养老的年龄,但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物资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他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就随着孙犁一起走进《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的故事吧。二、解题:1、了解作者,熟知写作背景:孙犁,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平安县人。1937年投身抗日战争,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在冀中地区,写的许多小说、通讯、散文,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赞颂他们乐观的主义精神。这些作品如《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建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哥》。作品虽然描写的是战争题材,却很少描写血与火,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的战争描写,而是更多的展示战争中人物心灵的美。他的语言口语化,简洁凝练,富于诗情画意,月光似的轻灵,行云似的明快,流水似的清新,体现小说抒情的调子。2、知识小卡片: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三、解字说词,相互补充: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苇塘(wěi)竹篙(gāo)疟子(yào)寒噤(jìn)仄歪(zè)飒飒(sà)穿梭(suō)泅(qiú)2、掌握重点词汇。蹿:向上或向前跳。仄歪:倾斜、歪斜。编算:方言。这里是有计划、盘算的意思。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是疟疾发作时的症状。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好。四、速读课文,复述故事: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概述文章的内容,可以相互补充。明确: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决定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进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为女孩报了仇。2、用两句话分别概括小说的两个重要的故事情节。明确: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五、精读课文,评析人物:1、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来概括“老头子”的特点:〈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明确:老头子的英雄性格:①.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的英勇的交通员。他的爱国热情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抗战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眼皮下的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着高超的“水上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②.表现在“过于自信和自尊”上: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的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