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造完美教室VIP免费

创造完美教室_第1页
1/8
创造完美教室_第2页
2/8
创造完美教室_第3页
3/8
提要:当郭明晓第一次接触“新教育”,这个有近40年教龄的骨干语文教师突然觉得自己“完全没有资格当语文老师了”。如今,她每年要给班上每个学生写“生命叙事”,代替传统的教师评语。几乎每月,她会给过生日的学生写一封生日信或者送一首诗歌,去赞美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每封信的落款都是“爱你的郭老师”。她不知道,在学生心理撒下的美好种子,将来会面临着怎样的风雨。她安慰自己,“不管以后会怎样,但至少他们曾经美好过”。郭明晓至今还记得6年前遭受过的一个“毁灭性打击”。当时,她觉得自己被耀得刺眼的光“剥得体无完肤”。那是2008年11月,小学语文老师郭明晓在成都参加一个名为“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的活动,她有了一个可怕的念头——“自己没有资格当语文老师”,甚至对这份职业感到无比绝望。那一刻,她只好暗自庆幸,幸好还有5年就要退休了。此前,她是四川宜宾名气响当当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校长夸她“敬业、优秀”,年轻同事用近乎崇拜的语气称呼她“郭娘娘(阿姨)”。她还担任教导主任,承担了新课程改革的省级课题,论文在省里获过二等奖。自从那次重大打击后,郭明晓“痛定思痛”,“不甘心就这么按部就班地退休了”。她打算将教师生涯重启一下,辞掉了教导主任,专职教一个班的语文,并且开始实践一种名为“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学专家朱永新,第一次见到郭明晓是在2010年新教育桥西年会上。他回忆起,年过半百的郭明晓讲述她参加“新教育”一年的故事时,“飓风在会上兴起风暴”。“在中国,像郭明晓这样的老师,既多,也少。”朱永新说,“每位老师只要愿意,都可以像她一样掀起自己的风暴。”不读诗歌的我完全没有资格当语文老师了2008年11月的一天,坐在可以容纳3000多人的成都空军礼堂,郭明晓没有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面对两个新名词,郭明晓觉得自己就像个“傻子”。意外的打击降临了。来自山东淄博的小学语文老师常丽华讲起她执教的《在农历的天空下》。这是她参与开发的儿童诗歌晨诵课程,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选取跨越春夏秋冬四季的古代优秀诗词,带着学生清晨朗诵。当全场的听众随着常丽华的讲述,一起朗诵起那些诗歌时,郭明晓“只能睁大眼睛张望而张不了嘴”,她感到“无地自容”。“常丽华将学生带到的高度,让我只能仰望。我的课堂竟然从没有那么美好过。”教龄将要迈入40年的郭明晓近乎绝望地认为,“不读诗歌的我完全没有资格当语文老师了。”郭明晓后来才知道,偶然邂逅“新教育”之后,“被颠覆”的不仅她一个人。一位网名罗汉道格的老师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发了一篇帖子《颠覆人生的这一年》。他回顾走进“新教育”的一年,写下了这样的话:“它几乎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大转折,这个转折中有太多的颠覆,几乎就像哪吒斩了自己的肉身然后被师父再用莲藕拼出活体的那种颠覆。”另一个山东济南的女老师则说:“我不知道,如果我未能遇到新教育,未能遇到网师(网络师范学院),是否会在这个岗位上无知地蹉跎下去。但是因为新教育,我感到庆幸”。“颠覆”郭明晓这些老师的“新教育”,是由朱永新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实验。很多人问朱永新:“新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位教育实验发起人在很多公开场合回答,所谓新教育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回忆,发起这个教育改革行动缘于多年前看到的那本《管理大师》。书中即将辞世的管理大师熊彼特说了这样的话:“到了我这个年龄,我知道仅仅有理论,想靠理论来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他能够改变他人的生活。”这句话“像一颗炸弹”扔进了朱永新心里,轰炸出他对教育的另一种选择。他研究教育学多年,出国做过访问学者,也担任过地方教育部门的官员,发表了大量关于教育的文章和专著。从熊彼特的感叹中,朱永新领会到——“过去我一直陶醉于我的科研,我的书,我的文章。现在我知道,这些东西如果不能影响生活,那它就是一文不值的。”朱永新决定去找一条“影响生活、影响教育的路径”。2000年,他在《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里描绘了心中的理想教育。此书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创造完美教室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