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2课题: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二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过程与方法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雎》,分析文章,体会赋比兴的写法倾听明确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3’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探疑互动找同学明确每节的内容,教师明确;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丽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检查学生自学情况20‘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学生继续朗读,教师明确赋比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者,10分钟解疑归类:学生明确这节课的知识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生甲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乙明确了赋比兴7’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等)查疑落实学生背诵回忆学过诗歌中的赋比兴5分钟板书关雎分析文章内容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