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怡情(yí)统筹(chóu)藻饰(zǎo)狡黠(xiá)诘难(jié)咀嚼(jǔjué)蒸馏(liú)聪颖(yǐnɡ)滞碍(zhì)睾肾(ɡāo)劝诫(jiè)吹毛求疵(cī)要诀(jué)豁然贯通(huò)迂腐(yū)大而无当(dànɡ)二、词语释义藻饰:修饰文辞。怡情:使心情愉快。狡黠:狡诈。诘难:诘间,为难。滞碍:不通畅。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学究:迂腐的读书人。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第一课时《谈读书》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一、导入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书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少年时代已才华出众,12岁进剑桥大学。1596年受聘为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后受牵连蒙冤而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写出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被黑格尔赞作“充满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1626年他在进行一次科学实验时,受寒致病,不治身亡。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请按:⑴读书的正确目的⑵读书的方法⑶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第三,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四、内容探究1、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2、找出举例论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的能增强论证的说服力。3、本文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排比五、练习说说下列比喻论证可以论证什么内容?1、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肖伯纳)2、急求速成是必须谨慎的,须知狼吞虎咽将令人消化不良。(培根)3、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六、自主解读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说一段话。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起来,和培根对话。七、课堂小结:古往今来,名人学者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人。你知道哪些读书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八、作业布置:把找出的名言警句摘抄在本上,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下自己的心得。九、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不求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