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1电荷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玻璃棒、橡胶棒、纸屑、验电器、丝绸、毛皮学生准备书、练习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自备补充集备补充复习巩固无情境导入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演示摩擦起电前,让学生用塑料尺或者塑料笔壳与座上现有的物品摩擦课堂1、摩擦起电现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活动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带电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3)静电感应3、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实验:(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归纳:1).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A)吸引轻小物体(B)用验电器来检验。2)电荷的多少叫电量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三个轻质小球两两互相吸引,肯定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转移带电体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由张角大小可判断所带电荷多少。物质有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导体:石墨、大地、酸碱水溶液、自来水、矿泉水绝缘体:陶瓷、纯净水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2)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4)中和:原子对外不显电性。5、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实验:1)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蒸馏水)注意:空气和油是良好的绝缘体知识运用基础训练1、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带电现象而吸引细小灰尘所造成的。2、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A塑料直尺B铅笔芯C铁制铅笔盒D金属小刀片能力提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一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在这过程中[C]A.玻璃棒上的质子转移到金属箔上B.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升C.金属箔上的质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金属箔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2、把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绝缘物体相互摩擦,可能出现的情况是[D]A.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电荷B.两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荷C.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D.两个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学生小结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原子结构、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课堂检测见小卷分层作业A夯实基础B能力突破板书设计5.1电荷1、摩擦起电现象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带电(3)静电感应3、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