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姓名:吴学芳单位:贺兰一中日期:二〇一四年七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5.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一、学生起点分析打折问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接触和认识,学生已知“几折”所表示的意义,而且学过用算术方法计算一些简单的打折销售问题。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建立等量关系来分析一些较复杂的打折销售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寻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打折销售是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简易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材,也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打折销售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不是很熟悉的一个问题,学生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很有必要。学生根据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体会更加深刻。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以“打折销售问题”为例展开探索,关键在于理解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术语的含义。分析“打折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方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打折销售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商店,感受有关打折销售的现实情景,了解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此类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及数据较复杂,在讨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列出表格,帮助学生分析,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填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举具体事例说明关系: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等,然后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三、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在具体打折问题中准确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根据所求方程的解来解释和分析打折销售中的具体现象。(2)进一步经历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总结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在具体问题中说出步骤。2.能力目标会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等量关系,经历和体验运用一元一次方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2)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探索,实现合作学习,并通用数学过分析商家的各类打折现象,渗透诚信教育和理性消费观念。【教学重点】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打折销售问题【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打折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巩固练习题【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一:课件展示打折销售现场情景二:1、说说打折销售中自己的亲身体会。2、假如你是商店老板你追求的是什么?二、师生探究,讲授新课基本概念1.成本价、标价、售价、利润、利润率、打折2.利润=售价-成本价利润率=×100%=×100%(1)原价100元的商品打7折后价为元;(2)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30%后的价格为元;(3)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60元卖出,利润是元,利润率是;三、讲授例题,规范过程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成本是多少元?分析: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成本价标价售价利润xx(1+40%)80%×(1+40%)x80%×(1+40%)x-x例2.某商场将某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为10%,已知这种商品的进价为180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注意:在学生分析列出方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完整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过程:审、设、列、解、答、验。四、课堂练习练习1:一件夹克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关系按标价8折出售,每件以60元卖出,这种夹克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练习2.商店对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