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学习课文材料处理详略得当。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精神。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第一段,下面请同学口头回答:⑴简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⑵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教师归纳:课文第一段介绍陈胜佣耕出身,又通过对话表现他有要摆脱贫困,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这是介绍被立传的人物。接下来写被立传人物所经历的史实,以印证被立传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课文第二~三段转入写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本课时我们了解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讨论陈胜在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以及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二、明确目标分析课文第二~三段,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陈涉的语言及作用。三、整体感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第二段主要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写了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进行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造舆论: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是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了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史家之用心,由此可见。课文第三段叙述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陈胜、吴广把发动起义计划得十分周密:第一步是借吴广被笞以“怒众”,使戍卒站在自己的一边;第二步是杀尉,置戍卒于欲退不能的境地;第三步是向大家讲明两种前途,以“死即举大名”相号召,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众人的反抗决心。起义军建成后,进展神速,从“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守令皆不在”等语可以看它从者如云、所向披靡的情况,生动地表现了陈胜的“首事”之功。学生概括文章中心:课文主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1、学生主动朗读课文第二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粗词的意义。为(wéi)屯长:作为。度(duó)已失期:猜想,估计。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判断动词。上使外将兵:率领。为天下唱:向,倡导。或以为亡:有人,逃跑。吴广以为然:对的。有功:建立功业。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起义的?是在陈胜、吴广等900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的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了陈胜的鸿鹄之志。⑵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舆论准备工作?置书鱼腹,篝火狐鸣。⑶陈胜分析形势的句子有哪些?他们提出了怎样的口号?“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口号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⑷起义的计谋、策略反映了陈胜、吴广的什么?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智慧、才能。3、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⑴教师领读或由学生自读课文后,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注意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吴广素爱人:一向,向来。广故数言欲亡:故,故意;数,多次;亡,逃跑。陈胜佐之:帮助、协助。戍死者固十六七:固,本来。十六七,十个里面有六、七个。从民欲也:服从。为坛而盟:建筑。祭以尉首:用。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骑千余:古时一人一马为一骑。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陈涉乃立之王:于是被拥立。诸郡县苦秦吏者:被……压迫的。⑵这段文字记叙了什么?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