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复习自测】1、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下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A.要坚决取缔有“工业”三废排放的企业B.为了解决城市人口膨胀、住房紧张的问题,加大建筑物密度C.为避免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工厂过多,将大城市部分人口、工厂等向郊区分散D.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在市区多建高速公路和铁路【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及逆城市化现象。2.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城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知识体系】一、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重难点突破】城市病交通住房环境就业人口社会逆城市化表现原因问题探讨二: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应如何避免城市病的出现【课堂巩固】(3分钟)图1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6-9题。1.按城市化的一般进程,时间最晚的人口分布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逆城市化趋势增强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3.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心区城市设施完善B.中心区环境质量恶化C.近郊区农业的迅速发展D.中心区就业机会多4.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交通拥挤,住房紧张B.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C.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D.造成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日作业[基础过关](必做15分钟)图1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4题。1.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自然区位条件不包括A.地形B.气候C.河流D.矿产2.1985到2000年,该地区A.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问题探讨一:城市病出现的原因分析:将字母填到右图对应的方框中A.控制城市规模,建立新区或卫星城B.进行城市合理规划C.发展交通,兴建住宅D.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绿地建设E.环境污染日趋严重F.城市人口迅猛增长G.城市规模无限扩大H.交通日益拥挤,住房紧张I.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1985年2000年R图10481216距市中心距离(km)人口密度(千人/km2)4080120160①②③④图1C.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小3.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人口增长率的快速提高B.迁入人口的大量增加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4.据统计,R城市中心区人口数量减少,近郊区人口增加明显。该现象可能A.延缓城市化进程B.加重城市环境环境问题C.促进郊区经济发展D.加大城乡发展差距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5.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图4是某城市及其卫星城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中心城市是A.a城市B.b城市C.c城市D.d城市7.设立卫星城,可以①缓解中心城市交通压力②提高中心城市环境质量③缩小区域内部差异④减缓城市化的速度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下表为1990—2000年我国三城市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8—9题。8.造成城市中心地区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B.大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差C.城市中心地区地价降低D.城市中心地区范围的扩大9.这种人口增长地区差异的存在,所产生的影响有城市道路abcd图4①②③A.增加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压力B.城市人口总量下降C.促进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发展D.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10.长三角地区积极发展中小城镇的意义是A、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B、有利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C、就地转化剩余劳动力,减轻大城市的环境压力D、加快推进工业化11.读下图回答:(1)图A到图E反映了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E到图F反映了________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