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1/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2/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3/3
13《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本课题教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三、作者介绍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四、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注释,翻译课文;3、掌握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的意思。(注意读准下列字了(liǎo)不悲,笃(dǔ),舆(yú),奔(bēn)丧,恸(tòng),亦卒(zú),不调(tiáo))五、互动交流一(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略)六、互动交流二4、子遒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何以都不闻消息”。反映了子猷时刻关注着子敬的病况,表达了子猷对子敬的深厚的兄弟之情。)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了不悲”“都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6、子遒知道子敬死了,为什么“了不悲”也“都不哭‘?(①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②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7、子猷对子敬的去世真的不感到悲伤吗?请举例加以分析。(“何以都不闻消息”说明王子猷对子敬非常关心;“便索舆来奔丧”的“便”更是关心悲悼之情的迫切流露,所以王子猷只是用超常脱俗的方式对王子敬表示哀悼,并非不难过。)8、文中写到“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①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②王子猷睹物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9、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了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10、子猷发现“弦既不调”后,为什么会悲痛地说“人琴俱亡”?(子猷睹物思人,子敬去世,他的演奏艺术及他生前的事业也随之消亡,子猷哀感于此而情不能自抑。触景生情,掷琴于地,悲愤之情涌上心头,所以说“人琴俱亡”。)11、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①前后并不矛盾。②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猜测他已经死了,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③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之情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12、《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选文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独特的个性的。(①抓住了子猷的语言描写:由“都不闻消息”来推断子敬已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以琴亡来说人亡,更见其悲痛。②神态的变化,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到最后的结果“月余亦卒”,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细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③“坐”“取”“掷地”等动作描写,也写出了兄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