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四给大师写信教案一、导入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写书信体作文,用的是第一、二人称,便于抒发感情,比其他文体更容易打动读者。给谁写信都行,可以是自己熟识的也可以是不熟识的;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后人;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可以是地球人,也可以是外星人;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给不同的对象写信,要谈的内容肯定不一样,抒发的感情、使用的语气等也会大不相同,写出的文章就各有特色了。二、明确内容联系第二单元,给某位大师写一封书信三、写作指导(一)书信体作文的格式固定,结构统一,写起来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一般书信的写法,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开头。在信纸的第一行顶格写上称呼,称呼后用冒号“:”。这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谓,表达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我国民族众多,家庭成员及亲属之间的称呼往往不大一样,但基本相同。在称呼前面加上一些适当的形容词,可以进一步表达写信人对收信人的感情,也会使收信人觉得亲切、愉快。如:敬爱的祖父、祖母。亲爱的爸爸、妈妈。2、正文。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写正文,写信的主要内容,或告诉对方情况,或交流思想感情,或询问、提出某些问题,要把事情一件件清清楚楚写明白。3、结尾。正文写完后,要按收信人和自己的关系,写上一些表示敬意或祝愿的问候语作为信的结尾。如“此致”、“敬礼”等,在正文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写起。对长辈,可用“敬祝健康”、“恭请金安”、“福安”、“长寿”等;对平辈,可用“祝你愉快”“工作顺利”、“祝你进步”、“春安”等;对晚辈,可用“祝你学习进步”、“顺问近好”、“望多保重”等。4、落款。写上自己的称呼和姓名。5、注明日期。在落款下面写上年月日。目的是让对方知道写信的时间,也可同时写上地点。如“2008年6月20日于镇江”。6、补充内容。如果信写完后,忽然想起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补充,可在信的后面写上“又”、“另”、“附言”等字样,然后把要补充的话写上即可。(二)我们应该怎样给文学大师写信呢?⑴切口要小。文学大师的思想情操、生活经历和创作成就是一座挖不尽的矿藏,给大师写信,不宜大而无当地泛泛而谈,应该选准一个较小的切口,由此进入话题,适当展开例如你读了鲁迅的《故乡》,就可从文章巧妙设置的道具说起,“明晃晃的银项圈”、“香炉和烛台”、“钢叉”、“烟杆”这些道具在文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有着显示社会背景、折射人物性格、暗示文章主旨等多种表达功能,你如果再联系《孔乙己》中“粉板”这一道具的运用,就能更为全面地向鲁迅先生请教关于在小说中设置道具的艺术。这样写,话题集中于一点,容易谈得拢,谈得深。⑵涉面宜大。写信时,内容不能局限于这一单元学习的文章,而要有所拓展,涉及面尽量大一些。这就要求你下笔前须温习学过的课文,最好要多读几篇同一作家的作品,就一个专题进行一番归纳总结。这样做能说明自己不是草率从事,而是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的。例如《故乡》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很成功,你不妨再读读鲁迅的《风筝》,《风筝》中有景物对比(北京与家乡之景)、兴趣对比(“我”与“小兄弟”)、事件对比(对放风筝的不同态度)和自身对比(“我”的前后态度)。这样拓展开去,就更能感悟到对比是鲁迅刻画人物、抒发感情和阐明事理的重要方法。这样写信,请教的内容较为厚重,不致显得单薄,这既能表明自己的诚意,又容易引起大师的注意和兴趣。⑶挖掘宜深。不要因为是大师,或以为研究的人说的话已经够多了,就人云亦云。对大师的研究也要与时俱进。只要认真地钻研下去,你总能悟出一些属于你自己的见解。深了才能出新,才有价值。与大师对话,既要谦虚,又要不失你的个性。有个同学发现《故乡》中的闰土失去了当年的“银项圈”,实际上是失去了当年的英俊和神勇,而后来手中多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则说明闰土已把希望全寄托于神佛的保佑,“银项圈”和“香炉和烛台”的失与得,反映的正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群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这样的体会,融入了自己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