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保卫战散文两篇《不屈的定海》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取材的特点。2.了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了解语言平实的特点。一.作者简介:叶辛,1949年生,上海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华都》等。二.课文内容分析:1.划分段落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介绍定海的得名、悠久的历史、纯朴的民风、重要的地理位置及英国人的无理要求。1—2段:介绍定海的得名。与今天的定海对比。3段:介绍定海悠久的历史和纯朴的民风。与下文写定海人民遭受战争的暴风雨形成对比,也为下文写定海人民的英雄气概作铺垫。4段:介绍定海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引出被侵占的历史。第二部分:(5-14段)叙述定海战役的全过程。第一层(5-9)叙述第一次定海之战。第二层(10-14)叙述第二次定海之战。第三部分:(15-17)抚今追昔,抒发了作者今日之感慨。2.探究思考:13段的“风雨泣英烈,草木悲壮士”有什么表达作用?以风雨和草木来衬托定海将士的英勇无畏。三.中心:作者介绍定海保卫战的全过程,着重描写了定海将士及定海人民共同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壮举,表现了定海居民的崇高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四.写作特点:1.历史和现实巧妙结合。2.在记叙、议论中蕴含了激情。《竹山门》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对重点人物的刻画体现中心的方法。2.了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了解语言平实的特点。教学难点:描写天门山壮丽景色的作用。一.作者简介:汪浙成,当代作家,代表作《土壤》《苦复》二.课文分析1.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3)交待天门山重要的地理位置,引出下文。1段:交待天门山的特点及地理位置。2段:交待天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3段:点出天门山的历史地位,并引出下文。第二部分(4-15段)具体叙述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突出描写定海总兵葛云飞的英勇行为。4-5段:写葛云飞赴前线和第一次定海战役的情况。6-7段:重点描写葛云飞将士阵前誓师。8-9段:写葛云飞与大家冒雨守城的情况。10-15段:写战斗的第六天,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第三部分:(16-17段)总结第二次定海战役,赞颂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报国的精神,强调定海保卫战竹山门的历史意义。三.总结中心:通过作者介绍定海保卫战的全过程,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定海总兵葛云飞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英雄壮举。表现了葛云飞以及定海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四.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相同点:都取材于定海保卫战。不同点:1.选材的侧重点不同《不屈的定海》重点记叙两次战斗定海将士和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壮举。《竹山门》重点记叙战役中葛云飞的英雄壮举。2.写作技巧不同《不屈的定海》通过叙述战役经过体现中心。《竹山门》通过刻画葛云飞这个人物来揭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