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胶体1.了解分散系概念。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了解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1.胶体性质及其应用。2.体会胶体和生活的联系。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混合物叫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做。2.溶液由和组成。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溶剂也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3.溶液特征:、。4.溶液不一定是透明的。5.浊液具有。预习P46----P47内容,回答问题1.分散系是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分类: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表现出均一、稳定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表现出浑浊、不稳定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表现出介稳性3.当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4.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可用于实验室鉴别另一种分散系属于胶体还是属于溶液。5.比较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100nm>100nm分散质粒子种类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外观多处透明不透明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能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否否实例6.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者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7.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叫。聚沉方法有:、、。8.氢氧化铁胶体步骤(1)取烧杯盛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即是Fe(OH)3胶体。(4)制备原理:9.把盛有溶液和胶体得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盐酸溶液Fe(OH)3胶体现象有无丁达尔效应结论10.常见的胶体:烟、云、雾,河、湖、池塘中的水、血液、豆浆、果冻、米粥汤、蛋清、胶水、墨水、液状涂料、肥皂水、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淀粉溶液1.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B.有色玻璃C.饱和食盐水D.肥皂水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蒸馏水B.稀H2SO4C.CuSO4溶液D.Fe(OH)3胶体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聚沉4.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煮沸的蒸馏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7.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B.雾、云、烟都是气溶胶C.用滤纸能把胶体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D.胶粒大小在1nm~100nm之间8.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光柱”9.下面三幅图中,与胶体有关的是()①长江三角洲②东方明珠夜景③树林中的晨曦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全部10.(1)实验室中,制取Fe(OH)3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胶体已经制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2SiO3胶粒带负电荷,则下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①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混合:________;②Fe(OH)3胶体和H2SiO3胶体混合:__________。(3)已知Al(OH)3胶体能够净水,则Fe(OH)3胶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净水。1.C2.D3.C4.D5.B6.C7.C8.C9.D10.(1)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或观察液体混合物的颜色,呈红褐色,证明形成了胶体)(2)①无明显现象②液体变浑浊,并形成了红褐色沉淀(3)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