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3、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4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读背课文,理解内容,正确把握莲的高洁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用最深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对花的热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的《爱莲说》,做着不光写了对这种花的热爱,还道出了这种花相像的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二、题解并简介作者“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他曾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因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著名的《爱莲说》。三、走进文本,感知课文1、播放视频朗读2、朗读指导: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扫清生字词颐蕃淤泥濯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3、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重点讲学生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同四、品读课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2、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莲君子的品格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风度气质(亭……亵玩焉)清高3、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莲君子出淤泥而不染高洁、不随世俗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不媚俗中通外直通达正直不蔓不枝卓然独立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正直不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清高、令人敬重五、合作探究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怎样?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菊”“牡丹”用和来衬托莲花。(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流露出作者鄙视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