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年级执教授课时间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合作学习目标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合作探究目标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合作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合作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创境引入知人论世。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师:同学们,这些对联中寓指的人物你知道是是谁吗?生:杜甫。师:对,是杜甫,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很多,留传下来有1400多首。这些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转衰的真实历史,所以,他的诗歌又被公认为“史诗”,而他本人又被后世尊为“诗圣”。(投影“知人论世”材料:杜甫创作的四个时期。)展标导学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速读学习内容1自主合作初读诗歌,读出韵律美读互动交流朗读要求巩固达标指名读、评价齐读学习内容自主合作品读——读出意境美和情感美。听清要求2互动交流诗歌的题目为《望岳》即看泰山。那么看到的泰山是怎样的呢?它有怎样的景象,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师示范:我读了首联以后,我似乎看到了在苍茫辽阔的齐鲁大地上,苍翠的泰山傲然耸立期间,它高大挺拔,直冲云霄!描述,如生1:我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纵横千里。生2:我看到了在泰山秀美的景象,随处可看到奇山险峰,山上树木葱郁,古木参天。生3:我看到了黄昏时,许多飞鸟归巢的情形。生4、我看到在斜阳的霞光映照之下,各种各样的小鸟成群结队的飞回山林;我还听到它们叽叽喳喳,追逐戏耍的声音。好不活泼好不热闹!生5:我看到了诗人远观泰山,看到了浮云环绕于泰山的半山腰,烟气蒙蒙,如梦如幻,景色壮观,他心生激荡;我还看到诗人睁大眼睛凝视黄昏时飞鸟争相归巢的景象,他一动不动,想必已经沉醉其中了吧。学习内容3自主合作诗人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泰山之景,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呢?惊叹、赞美互动交流杜甫在这个时期和当时唐朝的许多读书人一样,胸怀大志,有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梦想。在游历大江南北时,看到大自然如此神奇壮观的景象,自然胸中的梦想更激荡无比了。这首诗就是抒发了诗人立志要勇攀人生高峰,干出一番大业,兼济天下了远大抱负。学习内容4自主合作评读——读出写法美。师:《望岳》现在被誉为是咏泰山的经典,更有人认为“一《望岳》可以俯瞰李诗”,可见这首诗写得很成功。你觉得是吗?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诗人的遣词用字上怎样?还有修辞上、情感上、写法上等等有过人之处吗?师示范:我觉得开篇用一问句“岱宗夫如何”用的妙,它把诗人乍一望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把内心的那种激动描摹出来的情景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惊叹和仰慕之情。互动交流生1:我觉得“钟”字用的好。它这里是用了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生2:我觉得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怀和抱负非常大气!生3:我觉得“割”字炼得好,它准确的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衬出泰山之挺拔。巩固达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课堂小结归纳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望岳》,了解了杜甫在青年游历时期的诗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