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王力1.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学习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3.学会规范的使用语言。学习目标找出文章列举的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自学指导1(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2)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3)报道上运用“最好的水平”这一说法。(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2.同学们讨论两级例句各自出现了什么毛病,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3.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用凝练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的内容.(1)有一篇描写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2)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书面语不能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想要华丽文雅,结果弄巧成拙、适得其反。(3)报道上运用“最好的水平”这一说法。(4)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使用了口语,但是,没有认真的推敲加工,因而不准确、不规范。●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分论点一“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分论点二“书面语应当是规范化的”。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你认为哪一项更准确()A.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B.书面语应当口语化,规范化。C.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D.文章要口语化、规范化。C●为了能以理服人,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作对比,说明口语化、大众化的好处。)自学指导2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第3段: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研讨重点句子:“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请划出这句话的主谓宾自学指导3分论点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经过加工的口语。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试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谈论书面语的使用问题。主张“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告诫人们应当重视使用语言的基本原则。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地酒天尝(白酒广告)其乐无穷一鸣惊人刻不容缓地久天长帮帮我!当前一些广告语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规范化,请恢复我的本来面目:语言诊所小张的朋友小胡结婚,小张去参加婚礼,婚礼上,小张对打扮的很漂亮的新娘说:“哟,你今天真漂亮真是面目全非呀!”新娘听了很不高兴。小张意识到自己说得不好,赶紧弥补,走到新郎面前,举起酒杯说:“小胡,你知道我不会说话,请多包涵。我们是铁哥们儿,来,喝!我们同归于尽!”小胡听了差点晕过去。公园的草坪上的警示牌,表述不好的一项()A我送大家一片绿,大家给我一份爱B小草青青,足下留情C我在朝你微笑呢?你为什么还踩我D踩踏草坪,罚款必做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2)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反复,不要以讹传讹。(3)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又要考虑,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由于课文是一个谈话记录,所以论点不是直接提出,而是渗透在具体的谈话中。阅读课文,你能从谈话中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吗?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选做题:读完课文后,你对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写文章要注意用语要规范,不能脱离口语,平时你写作文时注意过这些问题吗?重新读一下你以前写过的作文,你一定会发现在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