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四、理解并抄写生词。课题《谈语言》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2、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一、释题:“谈语言”是一个论题式标题,题目交代了本文的议论对象——语言。本文是一篇谈话录,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后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共12个自然段,阐述的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的中心论点。课文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课文脉络清晰,请列出全文的结构提纲:全文的结构提纲如下:第一部分(1自然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第二部分(2~5自然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第一层(2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第二层(3~4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第三层(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第三部分(6~12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第一层(6、7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第二层(8、9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第三层(10自然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第四层(11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第五层(12自然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一、引语: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不当找出来?二、走近作者:本文作者王力,字了一,广西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论点是“书面语言应当是规范化的语言”,又重点谈了运用语言的两条基本原则,告诫人们应当重视语言使用的基本原则。本文逐层深入来剖析论点,文章的结构也很完整,脉络很清晰。三、学习生字:时髦()弄巧成拙()圩堤()娓娓动听()斟酌()以讹传讹()假设()混蛋()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八年级语文(上册)班组号学生姓名:三、合作探究: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第3段: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C.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D.彭德怀边走边说:“少奇同志,快问问那个睡着的小同志,周团长去什么地方了”?4、(宁夏中考)将下面备选的①②③三句话分别还原到语段的A、B、C处,使上下文连贯。文字的诞生,结束了先民“口说无凭”的模糊状态,生活有了鲜活的证据。321都化为有形的、可视、可读、可思的文字。一部文字史,即一部文化史。①从点滴生活到历史事件②从电光火石似的灵感到鸿篇巨制的史诗③从日月虫草到宇宙变幻5、(孝感中考)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