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科目历史年级初三班级时间年月日课题:世界古代史教学目标识记:1、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区2、世界三大主要人种3、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区别4、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5、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图6、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7、古代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8、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9、罗马共和国建立及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时间10、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11、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12、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13、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封建主14、希波战争的结果15、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战的结果16、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情况17、马可·波罗来华的史实18、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及其产生的时间、地点19、古希腊文学名著《荷马史诗》和阿拉伯文学名著《天方夜谭》20、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教材分析理解: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运用:无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考标解读一史前时期的人类1、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距今约三四百万年。2、世界三大主要人种: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3、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区别(九上4页)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二上古人类文明1、非洲:古代埃及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金字塔西亚:古巴比伦王国(苏美尔人)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南亚: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出现了种姓制度(婆罗们-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印度河流域东亚:中国黄河流域公元前2070年中国夏朝禹2、识记: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九上14页)3、识记:罗马共和国建立及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时间(九上16-18页)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建立(中国春秋时期)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三中古亚欧文明1、识记: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九上25页)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封建土地制度-----性质)。意义: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识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九上26页)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3、识记: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九上28页)亚洲4、识记: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是西欧最大封建主(九上30页)5、理解: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九上32页)内因----封闭自守,固步自封,不肯吸收先进文明成果;外因----统治者频频对外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国力日衰。四文明的冲撞与融合1、(1)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和和平交流两种方式;其中和平交流是主要方式。(2)暴力冲突:希波战争(波斯三次出征希腊,希腊取胜。其中有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亚力山大大帝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罗马帝国的扩张(2世纪,规模最大,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古代世界的战争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和平交往:“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古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传播)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人,元世祖时来华,口述《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2、识记: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九上46页)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3、识记: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及其产生的时间、地点(九上47-48页)名称时间地点创立者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一带耶稣伊斯兰教7世纪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