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材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连身边一件小事都不去做,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易懂。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陈蕃的情况,突出了它的两个特点:心存大志及生活懒散;第二部分为二至五段,通过薛勤与陈蕃的一番对话阐明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部分为第六段,写陈蕃的感悟。【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这个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并且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一个课时来授课。本设计从理解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抓重点词理解文章,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对比朗读体会反问,交流感受揣摩寓意。在此基础上,学生随堂完成摘录笔记,意图通过本文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并大胆实践。【教学目标】1.认字6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3、在语境中理解“志存高远、着实、满不在乎、理直气壮”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感悟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并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交流、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并能用陈述的方式表来。【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生字词。教师: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谈话,导入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探寻内涵四、交流感受,挖掘寓意五、联系实际,扩展延伸六、深情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情境谈话,导入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1单元,“大与小”相机板书。2、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包含这组反义词的事物,你能说说吗?2、请同学回答身边有许多的包含这组反义词的事物。进入新一单元的学习,由这单元的主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抓住课文的要点;从题目推测课文内容,也是四年级训练的重点,能帮助学3、在生活中,物体除了有大小之分,事情也有大小之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大事和小事”的故事,相机板书“扫一室”和“扫天下”。4、齐读课题,并质疑4、齐读课文生确定读书目标,做到有目标的读书和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预习课文,你一定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吧?(陈蕃),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2、小组交流,派代表讲出对陈蕃的认识。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2、代表发言。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练习标画重点词语来概括文段大意的好方法。三、细读课文,探寻内涵(一)研读懒散,体会缺点1、你知道陈蕃是个怎样的人了吗?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2、你知道志存高远1、指名回答2、默读课文,找出他生活懒散的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文段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前段已反复朗读过词句,采用“以读代什么意思吗?请你默读课文,找出他生活懒散的句子。3、通过找重点句子,想象、指导朗读的方法,体会陈蕃的生活懒散。4、指...